- 相關推薦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精選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教育吧。還是對師德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師德教育經(jīng)典案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1
德育工作是關系到我們民族未來的跨世紀育人工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當今社會整體價值觀念傾向性和學校教育對象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如何“適應”,如何“提高”與“深入”,如何“持之以恒”的問題。對于制約德育教育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中,我認為主要的影響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的負面影響。中小學生在校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但他們卻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們無時不在耳聞目睹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在社會中存在的一些消極、丑惡、愚昧、落后的現(xiàn)象,諸如“一切向錢看”的影響,“超前消費”的影響,“黃色文化”的影響,“電子游戲室”的影響等等,就會經(jīng)常的、直接的、明顯的影響著中小學生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正如一些教師所言:“兩天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影響抵消了我們學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如用算式表示,則為5+2=0!边@里雖是比喻,但可以看出當今社會環(huán)境消極影響不容忽視,同時也看到德育教育的無力。
二是來自家庭負面的影響。一方面獨生子女增多,父母過于溺愛孩子或者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不當,在物質上加大投入量,但對子女精神上的需求很少關心,特別是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教育相對地被忽視了,造成孩子缺乏責任心,不愛勞動,自理能力差,受挫力弱等不容樂觀的道德狀況。另一方面,離異家庭的增多,又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教育,他們?nèi)狈σ粋良好的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極易造成失學或走上犯罪道路,給社會的治安造成了不安定的因素。
我班有個學生叫孫鈺淋。我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yè)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口頭上答應了?伤忠蝗缂韧翢o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后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xiàn)實!我內(nèi)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并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先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了解到他的父親去世 母親又不在身邊,心里覺得沒人會在乎他 于是“破罐子破摔”,后來,我跟他講了很多道理,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關心他的人還有很多,讓他了解到他的爺爺把他撫養(yǎng)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粗粝碌难蹨I,我知道,他懂了。后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包金迪跟他坐,目的是發(fā)揮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對包金迪同學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其進步。包金迪同學滿口答應,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后來,他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說,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包金迪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會心地笑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形成教育。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個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別,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科學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有用于社會的人。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2
一、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性格較為內(nèi)向,平時在課堂上很少主動發(fā)言,與同學們的交流也不多。在學校的集體活動中,他總是表現(xiàn)得比較被動,似乎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老師發(fā)現(xiàn),小明在面對一些小挫折時,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甚至會選擇逃避。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他自身的學習和成長,也對班級的整體氛圍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問題分析
家庭環(huán)境影響:經(jīng)過與小明家長的溝通了解到,小明的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平時對他的陪伴較少。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由爺爺奶奶幫忙完成,導致小明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父母對他的期望較高,一旦小明表現(xiàn)不佳,就會受到批評,這使得他自信心受挫,變得內(nèi)向膽小。
社交能力不足:由于平時缺乏與同齡人交流互動的'機會,小明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他不知道如何與同學們友好相處,害怕在集體活動中犯錯而受到嘲笑,因此選擇逃避。
挫折承受力低:在成長過程中,小明沒有經(jīng)歷過太多的挫折,面對困難時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導致他在遇到小挫折時就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選擇逃避。
三、德育教育措施
加強家校溝通:老師定期與小明的父母溝通,向他們反饋小明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同時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況。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陪伴小明,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和鼓勵。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是要引導他分析問題,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個別輔導:老師針對小明的情況,在課余時間對他進行個別輔導。一方面,鼓勵他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簡單的問題開始,逐步培養(yǎng)他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當小明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另一方面,與他一起探討人際交往的技巧,引導他主動與同學們交流。例如,教他如何打招呼、如何分享自己的想法等,并在班級中安排一些性格開朗、友善的同學與他一起學習和玩耍,幫助他融入集體。
組織挫折教育活動:在班級中開展一系列挫折教育活動,如 “挫折體驗日”。在這一天,同學們需要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如手工制作、體育挑戰(zhàn)等。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正確面對挫折,讓他們明白挫折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關鍵是要學會如何從挫折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重新站起來。當小明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老師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克服困難,完成任務。通過這些活動,逐漸提高小明的挫折承受力。
四、教育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明的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在課堂上,他開始主動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的聲音也變得更加響亮。在集體活動中,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而是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與同學們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當遇到挫折時,他不再輕易逃避,而是能夠嘗試著去面對,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小明的變化不僅讓他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和開朗,也為班級營造了一個更加積極向上的氛圍。
五、總結與反思
家庭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家庭和學校的緊密配合至關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只有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特點,在德育教育中不能一概而論。老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問題所在,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多樣化教育方法的運用:德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教上,要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如個別輔導、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接受教育,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3
一、案例主角
曉峰,小學四年級學生,頭腦聰明但紀律性差,課堂上常隨意講話、做小動作,影響周圍同學。在校園里,對待同學不夠友善,常因小事與同學起沖突,同學們對他又怕又煩,導致他在班上朋友較少。
二、問題剖析
1. 家庭教育方式:曉峰父母工作繁忙,對他主要采取物質滿足方式,日常溝通少。老人溺愛,對其錯誤行為未及時糾正,致使曉峰規(guī)則意識淡薄,以自我為中心。
2. 學校環(huán)境適應:進入四年級,課程難度增加,曉峰未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成績下滑,為引起關注,便通過擾亂課堂紀律行為吸引目光。
三、德育舉措
1. 家校溝通協(xié)作:班主任定期與曉峰父母聯(lián)系,告知孩子在校表現(xiàn),建議父母每周安排固定時間陪伴曉峰,關注其心理需求。同時,指導老人改變溺愛教育方式,對曉峰錯誤行為及時溫和糾正。
2. 設立班級規(guī)則:在班級制定明確紀律規(guī)則,如“課堂上發(fā)言需舉手”“同學間友好相處,不得隨意打鬧”等。曉峰違反規(guī)則時,老師及時提醒,多次違反則給予適當懲罰,如打掃教室衛(wèi)生。若他遵守規(guī)則,老師及時表揚,增強其規(guī)則意識。
3. 組織合作活動:老師安排曉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與班級活動,如小組科學實驗、班級文藝表演籌備。活動中,引導他與同學溝通協(xié)作,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共同完成任務。當曉峰與同學發(fā)生沖突時,老師及時調解,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化解矛盾。
4. 強化心理輔導:針對曉峰因成績下滑產(chǎn)生的不良心理,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為他輔導功課,制定學習計劃,鼓勵他不懂就問。曉峰取得進步時,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增強他的學習信心。
四、教育成效
經(jīng)過一學期努力,曉峰紀律性顯著增強,課堂上能遵守紀律,主動舉手發(fā)言,與同學沖突減少,懂得友好相處,在班級中朋友增多。學習上,他掌握有效方法,成績逐步提升,對學習熱情高漲。
五、總結反思
1. 全面了解學生:德育工作需全面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找出問題根源,制定針對性措施。
2. 多方協(xié)同育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品德發(fā)展。
3. 長期持續(xù)關注:學生品德培養(yǎng)是長期過程,需教育者持續(xù)關注、耐心引導,及時調整教育策略。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4
一、案例背景
林林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性格較為內(nèi)向。在學校里,他很少主動與同學們交流,總是獨來獨往。課堂上,即使知道問題答案,也不敢舉手發(fā)言,害怕回答錯誤被同學們嘲笑。在集體活動中,林林總是默默站在一旁,不愿參與,表現(xiàn)出對集體活動的不熱情和對團隊協(xié)作的抵觸。
二、問題分析
家庭環(huán)境影響:林林父母平時工作忙碌,陪伴他的時間較少。爺爺奶奶照顧他,但過于溺愛,導致林林缺乏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緩慢。同時,家庭中缺乏鼓勵和支持的氛圍,使得林林自信心不足。
學校環(huán)境因素:班級中部分同學比較活躍,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這讓林林覺得自己與他們存在差距,更加不敢表達自己。此外,之前參與集體活動時,因一些小失誤被同學嘲笑,這對他的心理造成了傷害,導致他對集體活動產(chǎn)生恐懼。
三、德育措施
建立信任關系:班主任老師注意到林林的情況后,主動與他交流,利用課余時間陪他聊天,了解他的興趣愛好,比如林林喜歡繪畫,老師就經(jīng)常與他討論繪畫相關的話題,逐漸贏得林林的信任,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鼓勵課堂參與:課堂上,老師有意提出一些林林能夠回答的問題,用鼓勵的眼神示意他回答。當林林回答正確時,老師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增強他的自信心。隨著林林回答問題次數(shù)增多,老師逐漸提高問題難度,鍛煉他的思維能力。
組織小組活動:老師精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將林林與性格開朗、友善的同學分在一組,并安排適合他的任務,如在小組繪畫活動中,讓林林負責構圖設計。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鼓勵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林林的優(yōu)點和特長,給予他更多的認可和鼓勵。
開展家校共育:老師與林林父母溝通,告知他們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陪伴林林,鼓勵他參加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動。同時,指導家長在家中營造積極鼓勵的氛圍,當林林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四、教育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林林的'性格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在課堂上,他開始主動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的聲音也更加響亮。在集體活動中,他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積極參與其中,與同學們的合作也越來越默契。他與同學們的關系變得融洽,在班級里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五、總結與反思
關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性格和成長背景,德育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
尊重與鼓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尊重與鼓勵。老師和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家校合作: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環(huán)境,只有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成長。
接下來的案例聚焦一位具有破壞性行為的小學生,通過深入分析成因,采取家校聯(lián)合等多種德育方法,助力其行為轉變。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5
一、案例背景
軒軒是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在班級里常常表現(xiàn)出一些令人頭疼的行為。他經(jīng)常故意破壞班級的公共財物,比如把掃帚折斷、在課桌上亂涂亂畫。對同學也不夠友好,會搶其他同學的文具,甚至有時還會動手推搡同學。老師多次批評教育,他當時會認錯,但過后又會重復同樣的行為。
二、問題分析
1. 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當:軒軒的父母平時對他比較溺愛,幾乎滿足他的所有要求,導致他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當他犯錯時,父母又缺乏耐心的教導,往往只是簡單斥責,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沒有讓軒軒認識到錯誤,反而使他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 缺乏規(guī)則意識:在家庭和幼兒園時期,軒軒沒有得到系統(tǒng)的規(guī)則教育,對于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沒有清晰的認知。進入小學后,面對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他難以適應,不知道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
3. 尋求關注:軒軒在學習上表現(xiàn)平平,很少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他發(fā)現(xiàn)通過破壞行為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便用這種錯誤的方式來獲取關注。
三、德育措施
1. 家校溝通合作:老師主動與軒軒的父母取得聯(lián)系,詳細介紹軒軒在學校的行為表現(xiàn),強調溺愛和簡單斥責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建議父母改變教養(yǎng)方式,對軒軒的合理要求給予滿足,不合理要求要堅定拒絕,并耐心向他解釋原因。同時,當軒軒犯錯時,父母要心平氣和地與他溝通,引導他認識錯誤。定期開展家庭會議,和軒軒一起討論家庭規(guī)則,讓他參與規(guī)則制定,增強他對規(guī)則的認同感。
2. 制定班級規(guī)則:在班級里,老師組織同學們一起討論并制定詳細的班級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愛護公共財物、友好對待同學等行為準則。把規(guī)則張貼在教室顯眼位置,讓同學們時刻牢記。對于遵守規(guī)則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如小紅花、表揚信等;對于違反規(guī)則的同學,按照規(guī)則進行相應的懲罰,如打掃教室衛(wèi)生、寫檢討書等。軒軒違反規(guī)則時,老師會嚴格按照規(guī)則處理,同時耐心教育他,讓他明白自己行為的錯誤之處。
3. 正面引導與鼓勵:老師留意軒軒的點滴進步,只要他有任何積極的行為表現(xiàn),如主動撿起地上的紙屑、幫助同學等,就立刻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強化他的正面行為。為軒軒安排一位學習和品德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的同桌,讓同桌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給予他幫助和示范,引導他向良好的行為習慣靠攏。
4. 開展主題活動:老師組織開展以“愛護公物,友好相處”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通過講故事、看視頻、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愛護公物和友好待人的重要性。讓軒軒在活動中扮演一個愛護公物的小英雄角色,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他對正確行為的認知和認同。同時,鼓勵軒軒參與班級的管理工作,如擔任公物管理員,負責檢查和維護班級公共財物,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感。
四、教育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軒軒的行為有了明顯的改善。他破壞公共財物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逐漸學會珍惜和愛護班級的物品。與同學相處時,也變得友好了許多,不再隨意搶同學的文具和動手推搡。在學習上,他也更加積極主動,成績有所提高。老師和同學們都看到了他的進步,對他給予了更多的肯定和鼓勵,軒軒變得更加自信和開朗。
五、總結與反思
1. 重視家庭環(huán)境影響: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有著深遠的影響。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
2. 強化規(guī)則教育: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和遵守學校、班級的各項規(guī)則,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在執(zhí)行規(guī)則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嚴格,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規(guī)則的嚴肅性。
3. 關注學生心理需求:每個學生都有被關注、被認可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對于那些通過不良行為尋求關注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引導,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式來獲得認可和尊重。
角度對小學生德育問題進行剖析與解決,你覺得符合你的需求嗎?如果需要進一步調整案例側重點,歡迎告訴我。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相關文章:
德育教育案例04-28
學校德育教育成功案例08-09
小學教師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09-08
小學生作文指導案例05-06
小學生成長案例05-01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精編09-16
小學生德育教育活動方案(精選5篇)06-07
淺談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體會05-06
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總結范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