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紫霄宮
紫霄宮,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部的武當山。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公、五老、蠟燭峰,右為雷神洞,左為蓬萊峰,近前為禹跡池、寶珠峰等,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紫霄宮,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紫霄宮
紫霄宮有兩處實景,一處是淮安的道教宮觀。據(jù)明正統(tǒng)辛酉舉人金銑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宮記》所載,淮安紫霄宮初建于晉,盛于唐宋,由于戰(zhàn)火,至解放時紫霄宮已成一片廢墟,八十年代初,淮安縣人民政府在此遺址上修建了當時蘇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汽車站。另一處是湖北的武當山紫霄宮,1982年02月2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紫霄宮坐落在湖北省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
重點文保單位
武當山紫霄宮,1982年02月2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紫霄宮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坐落在湖北省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是武當山上保存較為完整的宮殿古建筑群之一。自東天門入龍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層層殿堂,依山疊砌,其余的殿堂樓閣,鱗次櫛比,兩側(cè)為東宮、西宮,自成院落,幽靜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異草,相互掩映,使這片古建筑更顯得高貴富麗。 1931年曾為賀龍率領(lǐng)的紅三軍司令部所在處。是武當山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為現(xiàn)存保留較完整的武當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是湖北武當山道教協(xié)會所在地。
建筑藝術(shù)特點
紫霄殿面闊五間,重檐九脊,綠瓦紅墻,光彩奪目,其額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繪,藻井浮雕有二龍戲珠,形態(tài)生動,宛若真物,由于彩繪,也使得全殿顯得光彩奪目,富麗堂皇。殿前的平臺十分寬闊,雕欄重繞,雄偉壯觀。殿內(nèi)供有玉皇、真武、靈官諸神像,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細膩、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樓高舉,秀雅俏麗,與紫宵殿相映成輝,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高超藝術(shù)。 紫霄宮,距復真觀7.5公里。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有禹 跡池、寶珠峰。原建宮殿、廊廡、齋堂、亭臺等860多間,賜額“太元紫霄宮”。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有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崗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從刻有“紫霄福地”額匾的福地殿,進入龍虎殿、青龍、白虎泥塑神像侍立兩旁,形成威嚴。沿數(shù)百級臺階循碑亭穿過十方堂,有一座寬敞的方石鋪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層飾欄崇臺,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進深五間,重檐九脊,翠瓦丹墻。殿中石雕須彌座上的神龕內(nèi)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兩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將等,銅鑄重彩,神態(tài)各異,是中國明代藝術(shù)珍品。殿左放著一根數(shù)丈長的杉木,傳說從遠方飛來,故名“飛來杉”;又因在一端輕輕扣擊,另一端可聽到清脆的響聲,而稱為“響靈杉”,相傳亦是明代遺物。大殿四周神龕內(nèi),陳列著數(shù)以百計的元、明、清代鑄造的各種神像和供器,堪稱中國銅鑄藝術(shù)的寶庫。殿前碑亭有兩座保存完好的巨大鰲碑,高達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紫霄殿
位于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F(xiàn)存有建筑29棟,建筑面積6854平方米。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兩側(cè)以配房等建筑分隔為三進院落,構(gòu)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宮的中部兩翼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宮內(nèi)主體建筑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gòu)建筑,建在三層石臺基之上,臺基前正中及左右側(cè)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臺。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jié)構(gòu),由三層崇臺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xié)調(diào)。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結(jié)構(gòu)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內(nèi)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內(nèi)槽有斗八藻井。明間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彩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見。
父母殿
紫霄殿(武當山紫霄大殿)后為父母殿(俗稱荷葉殿),崇臺高舉,秀雅俏麗,殿內(nèi)正中的神龕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凈樂國王明真大帝和善勝皇后瓊真上仙。左神龕內(nèi)供奉的是觀音,右神龕內(nèi)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稱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兒女的地方。 紫霄宮附近還有賜劍臺、禹跡池、禹跡橋等名勝古跡,可供游覽。
淮安紫霄宮
簡介
道教宮觀之一。 淮安城內(nèi)古建筑如文通塔、鎮(zhèn)淮樓、韓侯祠婦孺皆知,而如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淮安汽車站,原是風景勝地和著名道院的古紫霄宮,現(xiàn)在則很少有人說及了。
初建于晉
明正統(tǒng)辛酉(1441)舉人金銑(字宗潤,號省庵,官禮部員外郎、廣信府知府)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宮記》所載,淮安紫霄宮初建于晉,“盛于唐宋”,經(jīng)元代失修,明代早期“雖有主者,不遑治理”,至正統(tǒng)辛酉年淮安太守楊理(耀州人)、總兵官武興(宿州人)請高士焦惟一“主其宮”,焦“精修道行”1,徒“數(shù)十人”!肮蠼Y(jié)人天之緣,更修前后二殿兩廡三門,道房庖湢院,四周圍繚以垣墻”,“更新飾三清元帝圣像”。其時宮內(nèi)“舊井湮塞,僮仆汲水道遠”。焦公于梅雪軒下掘挖,“得泉甘!保春笕雮髡f之銅井。 經(jīng)過這次整修,紫霄宮面貌煥然一新,“主山隱隱隆隆,如岡如阜,客山對峙,宛如復鐘,山下有池”,“水聲冷冷,風怡波靜,倒浸林影、山之左,埤堄百垛,自北而東而南環(huán)抱委蛇。山之外,一水抱城,自南而東而北漣漪且駛;粗畡俑挪煌夂醮。”
相關(guān)詩句
明正德戊辰(1508)進士潘塤(字伯和,號熙臺,官右副御史)與友同游紫霄宮,寫下《九月登紫霄宮》詩一首: 為揖青霞上紫霄,經(jīng)秋雙鬢短蕭蕭。 風驅(qū)宿雨煙初凈,霜落高枝葉半凋。 杯酒閑情應共得,桑田塵劫幾同消。 興酣還倚云林望,雙鶴盤旋碧海遙。 明清兩代又多次對紫霄宮進行修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安徽歙縣流寓山陽經(jīng)營鹽業(yè)的商人程量越(字自遠)出資修前殿,廊廡大門,創(chuàng)建紫霄宮后樓,塑己小像留在紫霄官。其玄孫程鳴風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月五日到紫霄宮拜先高祖遺像,寫詩一著,描繪了當時紫霄宮的面貌,詩曰: 地勢甲城東,嵯峨太乙宮。 高樓留祖跡,佳詠記仙翁。 遮殿松千尺,干霄竹幾叢。 憑欄新雪霽,城堞畫圖中。 乾隆中諸生吳進(字揖堂,號瓞die村)曾多次游紫霄宮,一次秋日傍晚再次經(jīng)過紫霄宮,看到紫霄宮漸趨敗落,想到以前聽到宮中道人彈琴聲隨風飄出,賦詩一首《秋日重過紫霄宮》: 落葉舞城隅,道院柴關(guān)掩。 無人野犬吠,風亂寒鴉閃。 昔過滿松陰,煙濃翠欲染。 琴韻出深竹,隨風飄石崦。 氣肅人意舒,物趣亦不減。 尚欲步高郭,門外夕陽斂。 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紫霄宮的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宮西有幾十棵大樹被毀,從富西南的依岱橋至伏龍橋韻一條河改了道,“自南而東而北”的渠水和“倒浸林影”的靚池已無跡可尋。一銅井尚在,井水甘甜,源源不斷。宮的東邊有一東向的小門,進門就看到供道士居住的朝東的三間小屋,北邊是后殿,殿前東西各有一棵多年的老松,中間是一座供燒香燭的大鐵鼎,小門往南沿墻是一片竹林,再向前便是一片空地,山坡盡處就是前殿,前門不開,北向的門里有一座神臺,神臺中間是靈官像,面南兩旁亦塑有不少神像。殿前就是岳廟街,東距觀風門不遠,西過依岱橋就是東岳廟前門。此時宮中只有道士吳九華一人,吳字三峰,善彈七弦古琴,能詩善畫。 由于戰(zhàn)火,至解放時紫霄宮已成一片廢墟,但原嵌在紫霄宮迎門墻壁上的石碑尚存,碑上鐫七律回文詩一首,相傳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駐足淮安紫霄宮時所題,詩曰: 宮近東城城近宮,松遮寶殿殿遮松。 月篩竹影影篩月,風弄花香香弄風。 鶴伴孤猿猿伴鶴,鐘偕暮鼓鼓偕鐘。 去上紫霄霄上去,通玄妙道道玄通。 此碑現(xiàn)存放在勺湖公園碑林內(nèi)。 八十年代初,淮安縣人民政府在此遺址上修建了當時蘇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汽車站。
封神榜中的紫霄宮
位于三十六層天外的混沌空間中,是鴻鈞老祖的道場,鴻鈞曾三次在此講道。 又一說為紫霄宮是天道的大本營,混元圣人都在此。
擴展資料:
紫霄宮,又名“太元紫霄宮”,明代宮觀建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nèi)的武當山。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紫霄宮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筑群。同時也是武當山保留比較完整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紫霄宮為武當山歷史上的道教宮觀之一,屬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1932年,第二次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三軍司令部所在地,賀龍元帥曾居此。
1982年02月24日,紫霄宮作為皇家廟觀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紫霄宮作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開放。1994年12月,作為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文物遺存
除前述外,紫霄宮還擁有其他眾多珍貴文物。如紫霄大殿四周陳列著上百尊元、明、清代鑄造的神像和供器,大多為銅鑄飾金,琳瑯滿目。這些文物是民國初期武當山一些宮觀倒塌時移置于此的。
紫霄殿前有一座約2米高的鐵鑄香爐,爐身為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所鑄,爐頂為明正德十年(1515年)鑄造,爐上還刻有三個“卍”字。此字讀“萬”音,意為“吉祥云海相”,在佛教造像中也時有運用。赑屃亭內(nèi)聳立巨大之圣旨碑(明永樂刻石)。
紫霄宮還珍藏著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共三卷,為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由翰林院手抄金字,紙為泥青簡。歷時500多年,仍嶄新如初,金光閃耀。1982年,武當山出土的一條金龍,為明建文元年(1399年)湘王朱柏所造,長11.5厘米,高5.2厘米,工藝精湛,栩栩如生。武當山沿途宮觀,都是文物寶庫。這里眾多的塑像、法器、幾案、供具、經(jīng)書、碑碣,都具有珍貴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對研究中國道歷史,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文物價值
紫霄大殿為紫霄宮的正殿,是武當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結(jié)構(gòu)殿堂。這座在中國古建筑中屈指可數(shù)的抬梁式大木結(jié)構(gòu)的道教建筑,其結(jié)構(gòu)、布局科學合理,藝術(shù)風格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同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在武當山古建筑群中獨具風貌。同時,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沉積有歷代工匠的技術(shù)和智慧,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明清建筑的輝煌成就,具有重要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及歷史和思想信仰等意義。
文物保護
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12月,作為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1999年,武當山道教協(xié)會先后維修了紫霄宮大殿、圣父母殿、東西宮道院、鐘鼓樓,新建了武當?shù)澜陶褂[館、東宮坤道院。對紫霄宮山門外的禹跡池進行整修,對宮內(nèi)南北御碑亭進行了加頂和彩畫。
2015年9月湖北省政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guān)規(guī)定頒布對(編號40-5)紫霄宮保護范圍和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工作。
道教文化
道教五術(shù)
紫霄宮屬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入道道人就必須嚴格按道教教義和戒律要求自己,熟知道教五術(shù)。道教五術(shù)分別為“山、醫(yī)、命、相、卜”!吧健,就是以打坐、修煉、武學、食療等方法培養(yǎng)完滿的人格。“醫(yī)”,即用方劑、針灸、誦經(jīng)、靈治等方法,達到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目的!懊保且缘佬g(shù)推定人的命運,從而改善人類發(fā)展的學問!跋唷,是用眼睛觀察所看到的物體,以進行趨吉避兇的一種方法!安贰,就是占卜、選吉和測局等方法,來預測及處理事情。
清規(guī)戒律
武當?shù)澜讨贫ǖ那逡?guī)戒律是用以約束道士思想言行、防非止惡的條規(guī),是道士修道必須遵守的清規(guī)。
道教戒律種類很多,基本的戒律為五戒、八戒、十戒。重要的有《太上經(jīng)律》、《洞玄靈寶天尊說十戒經(jīng)》、《天仙大戒》、《初真戒》等。
清規(guī),由各道觀自己訂立。對犯律道士的處罰,輕則跪香、催單(勸離)、革出(逐出)、杖出(杖責逐出)等。在武當山道觀中,有史可據(jù)的共6份,即:紫霄宮混元宗壇臨時監(jiān)院清規(guī)例、紫霄宮混元宗壇清規(guī)榜、太和宮清規(guī)榜、自在庵條規(guī)、五龍宮條規(guī)、南巖宮條規(guī)。
【紫霄宮】相關(guān)文章:
碧霄賞析05-08
古村霄南作文09-12
九霄詞語解釋02-03
紫葉城作文05-04
紫葫蘆作文08-08
紫風鈴作文08-12
古村鄉(xiāng)韻,霄南印象作文10-09
紫蘿蘭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