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虎渡橋
虎渡橋
虎渡橋(虎渡橋)
虎渡橋(又名江東橋),它最大的石梁長23.7米,寬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噸,即使在今天要開采、運輸、架設(shè)這樣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難的。坐落于漳州東北邊、九龍江北溪入?谔,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它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年),與泉州洛陽橋、晉江安平橋、福清龍江橋合稱“福建四大石橋”,為省級文物,并被《世界之最》一書列為世界最大石梁橋。
目錄 簡介 建橋技術(shù) 修復江東橋 歷史謎團 收縮展開 簡介南宋以前,該橋未建之前,這里原為南北過往行人必經(jīng)之渡口。此處兩岸峻山對峙,江寬流急,波濤洶涌,小舟渡江,進寸退尺,搖晃欲傾。南宋嘉定七年,郡守莊夏始鳩工于此,壘石為橋墩,但因水深流急,拋石皆被沖走,難于奏效。一天,工匠看見老虎負子渡江,游過一段急流即棲息片刻,再游再息,終達對岸。于是工匠沿虎渡水線,進行勘探,發(fā)現(xiàn)這一線路不僅水較淺,且水下有石如阜,便尋此線選址筑墩,終于成功,因此人們把此橋稱為“虎渡橋”,自此江東險阻成通衢。 嘉熙元年,該橋橋面木板被火燒毀,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鋪石板為橋面,并帶頭捐錢,發(fā)動里人和寺廟僧人募捐,共籌資數(shù)10萬元,歷時四載,建成石橋。后經(jīng)元、明、清,石橋又屢屢遭毀,屢屢修復,但其中跨墩石梁卻安然無恙,巍然不動。這些巨型條石,每塊重達200噸,在缺乏起重機械的古代,是如何運達這里?又如何架上橋墩?可以說,它猶如埃及金字塔一樣,其建造方法一直是個謎。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來此考察之后驚嘆不已,在他所著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中提到此橋“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是如何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庇鴮W者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后在他所著的《中國科技史》一書中說:“江東橋建筑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性問題! 抗戰(zhàn)中,為阻止日軍進犯漳州,當局于廈門淪陷后炸毀該橋。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撥款修復。1972年,按國家標準改建成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國道公路大橋。為讓后人領(lǐng)略這座古橋梁的原來風貌,修建時特地保留沒有遭毀的五座橋墩和兩孔完好的`古石梁。
建橋技術(shù)宋紹熙元年(1190年),這里曾架過浮橋,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莊夏始建石墩木橋,嘉熙元年(1237年)木橋毀于火,于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議下,建成梁式石橋!洱埾h志》記此石橋“廣二十尺,長二千尺”,橋孔“十有五道”。1970年于古橋上加高架設(shè)鋼筋混凝土公路橋。今在靠西岸公路橋下,尚存古橋的五座完整橋墩、兩跨橋面及殘墩基9座和東西金剛墻,殘長100.35米。橋墩以0.35×0.4×5.2米的條石交錯疊砌,呈艦首形,通長11.4米,寬5.3米。墩間每跨以3-5條石梁鋪成橋面! 〗瓥|橋的石梁每條長22至23米、寬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達近200噸。這是橋梁建筑中的偉大創(chuàng)舉,中外建橋史上的奇跡。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中說:“我國勞動人民在建筑技術(shù)上有很多創(chuàng)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庇鴦虼髮W博士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一書中也說:“江東橋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性問題!眹椅奈锞志庉嫷奈奈锝滩闹、羅哲文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筑》書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橋重達二百噸的石梁,工匠們?nèi)绾伟阉鼈兗苌喜龥坝康募绷髦,至今仍然令人為之驚嘆!
修復江東橋200噸重的古橋板幸好無恙
2007年九龍江北溪洪災泛濫,江東橋幾度危難。6月2日,大橋西岸護坡被大水淘空,第一個橋孔被沖斷,6條老橋板被滾滾的洪水沖入九龍江,橋身斷了十多米。6月9日,固定在斷橋板下的四根工字鋼被洪水沖走,懸空的橋板出現(xiàn)20多厘米的裂痕! 『闉陌l(fā)生后,所幸的是那些每條重達200噸的老橋板沒有被沖毀。漳州文管會楊麗華主任說,否則這座國家級文物古橋就失去意義了,700多年前所建、200多噸重的多條石頭板是最珍貴,是具有極高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這次沖走的是比較小的橋板6條老石板,如今,這6條老石板已大多被吊上岸來,但是這些原12米長的石板有的已斷成好幾截。文管部門將盡快邀請專業(yè)部門進行保存和修復。啟動應急方案保護古橋墩 事件發(fā)生后,漳州立即組織專業(yè)人員趕到現(xiàn)場勘查,及時上報搶修應急方案,并立即加強搶修。如今已運載600多立方石頭,填下被淘空的坡岸。為了讓隨時可能斷下的橋面不至于砸壞古橋墩,專業(yè)人員制訂了一套臨時的搶救方案,就是在橋墩與坡岸之間斜立幾根支頂,材料采用工字鋼,這樣把可能斷裂的橋面支撐住,讓它不要再發(fā)生變化。即使水泥板掉下來,也不會直接擊打古橋墩。漳州文管部門趁天氣轉(zhuǎn)好,暫時拆除架設(shè)在第五個橋墩的圍堰,以防止橋墩被沖擊。
重點保留10條老橋板
漳州文管會主任揚麗華告訴記者,現(xiàn)如今維修方案基本不會改變,只有西岸的墻體必須重新設(shè)計。根據(jù)國家文物局兩年前就批準的第二套修復方案,下一步將把懸空的橋面炸掉,其余的水泥橋面一直拆到第五個橋墩,減少古橋橋墩所承受的壓力。然后在第五個古橋墩上面做個臺階,在臺階處做個橋亭。楊麗華說,江東古橋全面修復時,將修建5座老橋墩、9座殘基墩,建立2座支撐老橋墩的金剛墻,保留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10條重200多噸的老橋板,將恢復3座橋亭和橋欄桿,把江東橋維修成一座文物觀賞橋。如今,修復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管局的批復。
歷史謎團二百噸巨石是如何架上橋墩的? 江東橋自肇建以來,幾經(jīng)興廢,歷時700余年。經(jīng)元、明、清各代,石橋又屢毀屢修,據(jù)史書記載共有十余次。特別是明嘉靖十八年侍卿王石沙發(fā)動再興修,并由郡守顧四科募民施工,隔年冬,新建的石梁橋即告落成。梁石最重的近二百噸。在古代要開采如此巨大石梁,其難度是不可設(shè)想的,而用什么工具,運到江邊,架上橋墩,至今還是一個謎。 據(jù)《龍海風物志》記載,江東河“兩岸峻山對峙,萬壑并趨,江寬流急,波濤洶涌,駕舟渡江,進寸退尺,令人眩目怵心”。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郡守趙逖伯在江東河以聯(lián)艘建造浮橋,開創(chuàng)建造江東橋歷史之先河。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莊夏始于此壘石為墩,建造木橋。建成后命名“通濟橋”,又稱“虎渡橋”。 宋嘉熙元年(1237年)木橋被火燒毀。漳州郡守李韶倡議改建石橋。造橋歷時三年又一個月。宋代陳讓在《重修虎渡橋記》中描述江東水:“東奔如雷霆,入地深不可測,則立址于重濤悍流之中,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這些記載說明這里渡江、架橋之艱險。
【虎渡橋】相關(guān)文章:
涉水渡橋:天塹變通途04-26
百歲外白渡橋回家了05-02
龜虎(龜虎)04-29
虎兄虎弟作文10-04
虎05-01
東北虎(東北虎)04-29
;⒔q(;⒔q)04-29
泰國虎04-29
虎翼04-29
爬山虎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