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屋閣及綠繞亭
老屋閣及綠繞亭
老屋閣及綠繞亭(老屋閣及綠繞亭)
目錄 簡介 歷史 簡介老屋閣,宅居名。又名吳息之宅。位于歙(shè)縣西溪南村。建于明代中期。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樓房,下層矮,上層高。占地面積342平方米。坐東北,朝西南,五間二進,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闊17.7米,通進深19.4米。前進樓下明間為門廳,后進樓下明間為客廳。大門位于中軸線上,天井下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住宅正面為水平形高墻,大門用鐵皮包鑲并建有水磨磚砌成的門罩,厚實莊重,不事雕琢。摟上廳堂寬敞,沿天井四周有一圈齊整的欄板,雕有精美的飛禽走獸和花朵,還設有帶扶手的“飛來椅”。摟上房壁均以蘆葦編籬,表面敷泥及石灰,緊密牢固。 綠繞亭,亭名。位于徽州區(qū)西溪南村老屋閣東南墻腳下池塘畔。建于1328-1456年重修。亭平面近正方形,通面闊4米,進深4.36米,高5.9米。亭結(jié)構(gòu)與雕飾風格類老屋閣,惟月梁上繪有包袱錦彩繪圖案,典雅工麗,有元代彩繪遺韻。亭臨池一側(cè)置“飛來椅”。在亭中近可觀繁茂場圃,遠可眺綠茵田疇。明著名書畫家祝允明曾作《東疇綠繞》一詩贊詠,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黃山市徽州有個古老的村莊——西溪南,在巖寺鎮(zhèn)西約4公里,背倚鳳形山,面臨豐樂水,風景秀麗。因村莊地處豐樂河南岸,又名豐南。西溪南村始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時期。經(jīng)濟發(fā)達,文風昌盛,名人輩出,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后,該村從商者眾,當時所謂兩準八總大鹽商中就有西溪南 吳家。他們拿出巨款在西溪南故里大興土木,建筑園第重樓,故村中私人園林眾多,舊時有十大名園和十二樓等宏麗建筑,最著名的是果園,據(jù)說是與唐伯虎劉名的江南才子祝枝山設計的。祝枝山是西溪南吳家的外甥。果園內(nèi)建有亭臺樓閣,假山湖池,曲橋石堤,名花修竹,四周花壇圍筑。園內(nèi)景致迷人,花香鳥語,四季如春。大部分已毀于兵禍,現(xiàn)僅存假山,仙人洞、湖池等 部分遺跡。村中至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10多處,清代民居100多幢,老屋閣及綠繞亭就是其中代表性的建筑。 老屋閣,又稱老屋角和吳息之宅,建于明代中期。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2層樓房,上層高,占地面積343平方米(未計后院面積)。坐東北朝西南,5間2進,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闊17.7米,進深19.4米。前進樓下明間為門廳,后進樓下明間為客廳,大門位于中軸線上,狹長的天井中央有石板砌的水池,樓梯單跑,高在左側(cè)廊屋中,住宅正面是水平形高墻,大門上建有水磨磚砌成的門罩,未事雕琢,與鐵皮包鑲的大門十分協(xié)調(diào),顯得厚實莊重。用水磨磚做成外突線腳,頂上復以瓦檐,側(cè)立面山墻與院墻采用不對稱方式,與水平高墻相結(jié)合,形成參差錯落的外觀,倒映于院外的池塘中,波光泛泛,幽靜宜人。 走進大門,便看見樓下正間兩根又粗又黑的梭狀柱,兩端略細中段粗鼓,柱下覆盤石礎,形周倒置的大瓷盤,柱子用皮麻纖維包裹,涂以生漆,起到防止木質(zhì)腐蝕的作用,年久便變成黑色。木作梁架用雕飾華麗的月梁,兩端稍低較細小,中央稍高較粗大,作極緩和的弧形;山面梁架用穿逗式。后進為進深九檁,在明間縫檐柱與金柱之間,用月梁式的雙步架,梁兩端飾以云雕,插入柱身處用丁頭拱承托,拱眼內(nèi)雕在花朵,雙步梁上用駝峰承托櫨斗,斗旁出拱承托雕成花朵的單步梁頭,梁上置瓜柱支載3架梁,瓜柱與金柱上端之間另加一單步梁,3架梁上有脊瓜與5架梁上瓜柱用蓮瓣式平盤斗;山面梁架瓜柱下端收殺做成鷹嘴形。脊檁下用雕花替木及拱二跳承托。出檐部分立有雕工華麗的'垂蓮柱,上端有外檐斗拱,承托屋檐重量,華拱二跳向外挑出。所有華拱皆為單材,四瓣卷殺,在撩檐枋、羅漢坊與承托它們的斗拱之間均有替木。樓面為梁上架閣柵,架柵為直徑約11厘米的整根圓木,上鋪樓板。 沿天井四周有一圈齊整的欄板,雕花綴朵,富麗繁華,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欄板上扁圓垂直的木條均勻地壓信板縫,上方是一排方格窗欞;絳板上的“T”安形線腳,打破了四周垂直、單純而寧靜的線條;檐口四周立8根垂蓮柱,柱下端雕刻著含苞欲放的荷花,使人在這寧靜的氛圍中并不感覺到寂寞枯燥,設計得異常巧妙。在天井四周設置靠椅,此椅靠背外突,超出天井四周的欄板,臨空懸置,設計精巧美觀,頗具韻致,稱為飛來椅。古代徽州民宅把樓上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而女子又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或窺視樓下迎來送往的應酬,幫此椅又雅稱為“美人靠”。 樓上廳堂宏麗寬敞,布置井然有序。墻以蘆葦編籬,表面敷以泥土和石灰,緊密牢固。廳內(nèi)不用天花,擱柵外露,為徹明造住宅,當?shù)胤Q這種構(gòu)造為“樓上廳”古代徽州地區(qū)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山高人稀,為防山區(qū)瘴癘之氣,人們就把樓上作為日常主要的棲息活動場所,所以把樓上廳室建得比樓下更軒敞,逐漸形成樓上廳這種獨特的徽派建筑格式。 在老屋客東南墻腳下池塘畔,佇立著綠繞亭。亭平面近正方形,通面闊4米,進深4.36米,高5.9米.元天順元年(1328年)西溪南名士吳斯能、吳斯和兄弟兩個集資建造,明影泰七年(1456年)重建。綠繞亭的結(jié)構(gòu)與雕飾風格類似老屋閣,唯月梁上繪有典雅工麗的包袱錦彩繪圖案,臨池一側(cè)置飛來椅供人休息。在亭中近可觀繁茂場圃,遠可眺綠茵田疇。歷代文人題詠甚多,后集成《歙縣豐溪吳氏文徵》。明代著名書畫家、大才子祝枝山曾作《東疇綠繞》一詩贊詠綠繞亭的綺麗風光: 龐公宅畔甫田多,畎畝春深水氣和。 五兩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 魚鱗強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經(jīng)鋤多肯獲,豐年定愧伐檀歌! 老屋閣和綠繞亭作為典型的明代徽式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歷年來文物部門進行了多次維修,使這兩幢明代古建筑標本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在兩個文明建設和科學研究中發(fā)揮著應有的作用。
【老屋閣及綠繞亭】相關文章: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原文,賞析12-18
中班美術《草繩繞繞》教案04-05
老屋11-07
繞毛線作文04-30
老屋的作文07-29
(精選)老屋的作文09-27
老屋作文04-30
老屋的作文11-25
老屋情04-26
湖光閣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