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栗鳶
栗鳶
栗鳶(栗鳶)
栗鳶(學名:Haliastur indus)又叫紅老鷹,為中型猛禽。體長36—51厘米。虹膜為褐色或紅褐色,頭、頸、胸和上背白色,其余體羽和翅膀均為栗色。主要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沼澤、沿海海岸和鄰近的城鎮(zhèn)與村莊。除繁殖期成對和成家族群外,通常單獨活動;顒釉诎滋。常單獨在湖濱、海濱、河岸或水域與村莊上空長時間地翱翔和滑翔。主要以蟹、蛙、魚等為食,也吃昆蟲、蝦和爬行類,偶爾也吃小鳥和嚙齒類。
目錄 形態(tài)特征 分布范圍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形態(tài)特征栗鳶又叫紅老鷹,為中型猛禽。體長36—51厘米。虹膜為褐色或紅褐色,嘴為淡藍綠色或淡檸檬色,基部為藍色;嘴峰和嘴尖較談,有時為淡黃色;蠟膜黃色,腳和趾暗黃色、黃灰色或黃綠色。頭、頸、胸和上背白色,其余體羽和翅膀均為栗色,初級飛羽為黑色,與其他猛禽容易區(qū)別。飛行時翅膀朝前傾斜并和身體稍微形成一定的角度,從上面看,翅膀為栗色,翅膀的尖端為黑色,頭部和頸部為白色,其余部分為栗色,從下面看,翅膀內面為栗色,翅膀的尖端為黑色,飛羽呈淡紅褐色,頭部、頸部和胸部為白色,其余體羽均為栗色。它的尾羽為圓形,與鳶的叉尾不同。 成鳥:頭、頸及胸白色,翼、背、尾及腹部濃紅棕色,與黑色的初級飛羽成對比。亞成鳥通體近褐,胸具縱紋,第二年為灰白,第三年具成鳥羽衣。與黑鳶及黑耳鳶區(qū)別在尾圓。 虹膜-褐色;嘴及蠟膜-綠灰色;腿及腳-暗黃。 叫聲:尖厲咪聲高叫shee-ee-ee或kweeaa聲。
分布范圍栗鳶分布于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北部、西北部和東北部沿海地區(qū)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 所羅門群島等地。 全世界共有4個亞種,中國僅分布有指名亞種,分布于內蒙古、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廣東、廣西、云南、西藏等地。其中在山東為旅鳥,在浙江、廣西為夏候鳥,在云南為留鳥或旅鳥,其他省、區(qū)的情況不詳,其中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報道的新記錄。 分布不常見且數(shù)量仍在下降,生活在大型河流及沿海,見于長江下游、西江、云南西南部及東南沿海。保護區(qū)是中國的武夷山(江西)、高黎貢山、銅壁關和黃河三角洲。
棲息環(huán)境栗鳶遷徙時間一般為春季于3—4月遷來,秋季于10—11月遷走,但各地均較罕見。主要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沼澤、沿海海岸和鄰近的城鎮(zhèn)與村莊。除繁殖朔成對和成家族群外,通常單獨活動;顒釉诎滋。常單獨在湖濱、海濱、河岸或水域與村莊上空長時間地翱翔和滑翔,偶爾鼓動幾下翅膀。飛行時兩翅向前舉,和身體呈一定角度,不像鳶那樣兩翅向左右平伸,但和鳶一樣也多在空中呈圓圈翱翔和滑翔。在開闊的'水面翱翔時通常離水而很低,有時也在村莊和田野上空翱翔,并不時發(fā)出長而悲哀的尖叫聲,并帶有顫音。飛累了則棲息于樹上、房屋屋脊上或河邊突出的巖石上。
生活習性主要以蟹、蛙、魚等為食,也吃昆蟲、蝦和爬行類,偶爾也吃小鳥和嚙齒類。覓食主要靠視覺,因而視力特別敏銳。通常棲息于高而突出的地方,以便能更好的觀察四周,當發(fā)現(xiàn)地上有獵物時,則突然從空中直撲下去捕食,也捕食從眼前飛過的諸如小鳥和大的昆蟲等獵物。有時也在漁村上空盤旋或直接棲息于高的房屋屋脊上,當有魚類或其他動物內臟扔出時,則飛去橢食,有時也直接偷取漁民的魚。除在地上捕食外,也在水中和空中捕食。捕獲物或直接在地上啄食或棲息在樹上啄食,有時也到處游歷覓食或沿海岸飛翔,啄食沿途的腐肉、死魚和臭肉,在有大量死魚的地方,也見成群覓食。
【栗鳶】相關文章:
栗花香散文05-01
劉健鳶研究課教案04-25
魯班造木鳶_900字11-05
又聞栗花香優(yōu)美散文05-01
種植栗蘑效益高04-25
種植栗蘑效益高04-29
甜蘆栗的自述作文07-12
工作總結栗愿鋒04-26
日本栗引種栽培試驗研究04-27
寬甸栗園土壤管理探討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