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元代(公元1271~1368年)道教石窟群。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千米的龍山山頂,主窟開鑿于元代太宗六年至十一年(公元1234~1239年)。共8窟,分別為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大法師龕、七真龕及兩座辯道龕。
目錄 基本介紹 開鑿年代 石窟分布 各窟介紹 收縮展開 基本介紹石窟內(nèi)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龍8條以及雙鳳藻井、仙鶴等諸多石雕。雕像風(fēng)格樸實、凝練、莊重,衣飾簡潔、褶皺分明,與佛教石窟雕像風(fēng)格迥異。有的龕內(nèi)的兩側(cè)及前壁還留有元代的題記。造像組合多襲取佛教造像形式,無明顯特征。如三清洞,正壁雕刻道教的最高神祇——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兩旁分別圍攏著坐立相間的值日神,西壁刻有李志全祝文。正面主尊(元始天尊)高1.7米,其左右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各高1.65米;兩旁之值日神高1.6、1.5、1.4米不等 。雕像多已殘破 ,完好者僅1/3 。臥如洞(或曰升仙洞)正中為呂祖升仙 ,呂洞賓著道士服裝,枕右脅而臥,如佛涅盤,二道童恭立左右。三大法師龕、七真龕中頂部鳳紋、龍紋藻井,頗為精致,堪稱佳品。整個龍山造像雕刻樸實,形象敦厚,但缺少變化,較呆板。
開鑿年代龍山道教石窟,主要開鑿于元太宗六年(一二三四年),大道人宋德芳主持營造。宋德芳號披云子,山東萊州掖城人。金大定二十二年(—一八二年)生,丘處機(jī)弟子。興定四年,隨師赴西域乃蠻國(今內(nèi)蒙古科不多地區(qū))拜見元太祖成吉思汗,三載還燕,師封“國師”,弟子受寵,后提點教門,往返于大都、平陽、終南山之間,主持醮事。 天龍山石窟和龍山石窟不一樣。
石窟分布石窟自上而下,由西向東分為三組,虛皇龕位于龍山之頂,洞內(nèi)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兩壁20尊諸虛皇道君神像;三清龕位于虛皇龕之下,龕中正面居中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石雕坐像,通高1.5米,兩壁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臥如龕位于三清龕東側(cè),洞中石臺上雕披云子宋德芳臥像,神態(tài)自然,泰然安詳,后有2侍者作肅立狀,龕頂?shù)裼?龍盤旋,乃為道教全真龍門派修道用氣之法“玉龍盤體法”的寫實性雕塑。自西向東巨石之間三天大法師龕內(nèi)有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及其子張衡、孫張魯石雕塑像,各高1.35米,另有8侍者像作肅立狀。其雕像形態(tài)、技法均具有唐代特征。玄真龕內(nèi)有雕像3尊,主像玄真子張子和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其雕法、形態(tài)與三天大法師像相同。無鑿辯道龕內(nèi)雕有披云子與其師弟李志全、門人秦志安講經(jīng)論道的3尊石像,龕右側(cè)小門有一持書童子側(cè)面而立聽道不忍離去的.情景,極富生活情趣。龕壁有保存完好的贊頌披云子功績的贊詞和自贊詩的題記,完全是元代道教徒修行生活的真實寫照。龍山石窟中最有游覽和探古價值的是七真龕,也稱玄門列祖龕。有9尊雕像,門側(cè)各雕青龍、白虎、仙鶴、云龍,既象征神山仙境,又真實地反映了道教全真七子講經(jīng)論道的情景。
各窟介紹元代以前龍山即已有道教造像兩窟,為宋德芳游太原西山時所發(fā)現(xiàn)。宋德芳重建昊天觀,并開鑿三洞石窟。現(xiàn)存第四、第五兩窟,面型衣飾、線條手法,極富宋風(fēng),似為宋人開鑿,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五窟面型方圓,衣飾厚沉,皆為元初風(fēng)格。第八窟規(guī)模甚小,石雕軀體之外敷以泥塑,為后人補造。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窟,實則一窟三層,與第六、第七兩窟同為宋德芳所主持開鑿。 第一窟名虛皇龕,窟平面圓形,正面雕龕,龕內(nèi)雕有元始天尊坐像,頭已不存,衣飾披垂于座上,自然流暢,兩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腳下流云纏繞,頭上刻有光環(huán),似為道府諸神作朝拜儀式。洞頂?shù)癖P龍兩條,已風(fēng)化。 第二窟叫三清龕,是龍山諸窟之最大者,中為玉清元始天尊,左為上清靈寶天尊,右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正面主像,左右有真人和侍者像。面型端莊,衣著沉厚,雙手捧圭拱于胸前,開鑿年代與第1窟相同。 第三窟為臥如龕,窟內(nèi)左右雕碣龕各一,正面雕一長方形高臺,臺上側(cè)身臥像一尊,頭東足西,長一米八,與其人略同,傳說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實應(yīng)是全真道人修煉仙丹時仿佛教涅盤而雕的模擬像。 第四窟三天大法師龕,窟平面扁方形,三面雕像,每面雕尖拱形龕各一,主像各一尊。各像發(fā)髻凸起,衣飾流暢,侍者身材修長,側(cè)身微曲,極富宋風(fēng)。第五窟為玄真龕,內(nèi)雕石像三尊,主像結(jié)跏而坐,侍者立于兩側(cè)蓮臺之上,衣飾、手法及造像風(fēng)格與第四窟同,為宋代作品。 第五洞為三天大法師龕。 第六窟為五帝龕,主像一等,端莊凝坐,左右待者謙恭微謹(jǐn),右角雕婦人半掩門,面目衣飾與第一窟同,為元初所鑿。 第七窟為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分內(nèi)外兩室,內(nèi)室雕王重陽七大弟子像,外室雕有龍白虎像,被盜鑿。雕像分三面排列, 正面三尊,兩側(cè)各二,并有侍者像。 第八窟為辨道龕,規(guī)模甚小,F(xiàn)存為明、清泥塑三皇、關(guān)羽等像。八個窟現(xiàn)存道教造像七十八尊。
【龍山石窟】相關(guān)文章:
大龍山05-01
龍山溫泉04-30
游龍山11-10
龍游石窟08-29
黃龍山作文08-12
游龍山作文08-15
遇龍山漂流08-06
懷柔龍山賓館04-28
天龍山作文04-30
游龍山的作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