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正確解讀蒙臺梭瑞教具的教學目標及知識內涵
——北京蒙臺梭瑞教育科技中心主任 孫曉玲
蒙臺梭瑞教育在中國本土發(fā)展已經10年了,在這10年中有上千所幼兒園成功地運用了蒙臺梭瑞教學法,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長及教育環(huán)境;但還是有很多的幼兒園在運用蒙氏教學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較普遍的問題是:老師們沒有完全吃透蒙氏教育的精神內涵和掌握教具的知識內涵,只是按照培訓時所學的教具操作方法和程序對孩子進行示范,然后要求孩子跟著做;示范時強調的是自己的動作是否與所學一致,是否優(yōu)美,至于為什么要做這個動作,這個動作意味著什么,它與上一個動作和下一個動作的關系如何,很多教師不甚了了。由于不完全了解蒙氏教育的精神內涵和教具的知識內涵,有些教師在示范時不考慮孩子的年齡、發(fā)展程度、發(fā)展方向、發(fā)展速度等差異,都按照培訓時所學的程序進行示范,對孩子在看了教師示范后,自己進行自主活動時的表現,無法作出恰當的評價,就談不上進行個性化教學了。
當然不能因為這個現象而責怪我們的老師,我覺得和目前一些培訓方式有關,F在有些培訓機構只教一些教具的操作,并把它程式化,規(guī)定第一次操作做什么,第二次做什么,但為什么要用這樣的動作和程序,他的依據是什么,這樣做對孩子的發(fā)展有什么幫助,卻不甚了了。由于培訓時沒有講清教具的教學目標和知識內涵,老師只限于對教具操作的表面了解,回去后千篇一律地照受訓時學到的方法進行,而不考慮孩子現有的程度和發(fā)展方向及發(fā)展速度,就產生了許多問題。如老師過于強調示范時的動作姿勢及程序,看到其他教師和自己學的不一樣就會產生困惑,不知道是誰對誰錯。這也是教研活動中的一個主要爭論問題,大家總是各執(zhí)所見,F在對于教具操作是否有標準存在,什么樣的動作和順序是標準的,仍是很多老師實踐中的困惑。
由于蒙氏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物化的教育”,而物化的體現就是把我們的教學目標化為大量豐富的可見的具體的孩子可動手操作的或參與的學習材料及活動。學習材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具,所以我們一定要弄清蒙氏教具的教育內涵,才能真正實現蒙氏教育的價值。
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解讀蒙臺梭瑞教育(具)的教學目標及知識內涵,她就會根據觀察到的孩子的情況,來確定對這個孩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進行什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運用什么教具,根據該教具的教學目標層次和知識性層次結合孩子情況來確定該教具的操作工作如何進行。
蒙氏教育是一種教育觀念,更是一種教育方法。教具是她教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駕馭教具的方法更重要。 在學習使用教具的同時,不能只學表面上的教具操作技術,也必須要對蒙臺梭瑞所說的教具的“系統(tǒng)性”或“教具體系”所蘊涵的具體意義有所了解。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把蒙臺梭瑞所追求的深遠目標——培養(yǎng)未來的優(yōu)秀人才——能確實實踐在孩子們的身上。
那么,蒙臺梭瑞教具操作是否有標準的動作和程序呢?
我認為蒙氏教師要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教學目標。蒙氏教具的操作是 由目標產生動作 。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 1 、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操作動作無所謂對錯,尤其對孩子而言。 2 、在眾多的方法中,教師要用最準確、最簡便的方法來進行示范。 3 、教師示范的內容和方法必須符合孩子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需要,也就是說是孩子正需要的。所以教師首先要搞清楚教具的教學內涵,明白該教具的教學目標,結合孩子的現狀,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示范了。
我們都強調蒙氏教具目標的孤立性,但我們要知道它既是孤立的,又是系列的,有層次的。孤立性是指從何入手,而層次性、系列性、引導性才是蒙氏教具內涵的完整體現。以粉紅塔為例。粉紅塔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大和小。大小是粉紅塔屬性的孤立性體現。但除了認識大小,粉紅塔還有數學、語言、科學、美術等方面的教學目標。而且蒙臺梭瑞通過粉紅塔讓孩子認識大小就有以下的層次: 1 、物體有大小之分; 2 、大小是相對的; 3 、大小可以形成級差(等次差,讓孩子認識等次差是事物大小差異的一種典型表現); 4 、級差形成序列; 5 、序列產生變化; 6 、變化產生規(guī)律; 7 、規(guī)律(序列)產生美。 8 、在上述基礎上,產生孩子抽象思維結果:紙張作業(yè)。而所有這些體驗都是讓孩子通過動作操作和觀察來獲得。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對應、排序、比較及三階段教學法, 5 、 6 、 7 、的教學目標還需要孩子重復操作、多次操作才能達到,才能有好的紙張作業(yè)出現。
除了認識大小,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孩子逐個搬運粉紅塔塊來體會物體大小與重量的比重關系;粉紅塔排列的變化,還為孩子將來學習數序和序數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通過粉紅塔、棕色梯、長棒等一系列教具的組合操作體驗,讓孩子學會發(fā)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學會通過推理找事物的規(guī)律、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
再舉構成三角形為例:構成三角形共有 6 盒。其中 4 盒帶有提示線。這 4 盒的教學順序存在不同觀點。有的認為應該從長方形盒開始,因為圖形中正方形、長方形最簡單;有的認為應該從大六邊形盒開始,因為這盒都是單一的三角形;有的認為應該從三角形盒開始,因為它直觀、形象地給了孩子三角形的概念。我認為不管從哪盒開始,只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知識的邏輯性都可以。當然,他們之間是有區(qū)別的。我個人意見認為從三角形盒開始比較合適。因為這樣不僅體現知識學習和教具教學目標的邏輯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系列操作來學到學習的方法。
構成三角形的第一盒教學目標:
1 、認識什么是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 2 、認識 3 個典型的三角形(直角、鈍角、銳角或等邊、等腰、不等邊) 3 、認識三角形的區(qū)別在于角的不同,不在于面積大; 4 、三角形可分可合:三角形可以分解或組合成相同的三角形,也可以分解或組合成不同的三角形; 5 、一個三角形可以分解成幾份相等的三角形,是分數學習的預備。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方法是運用三階段教學法和感官動作操作:觸摸、比較、拼接、觀察等。
構成三角形的第二盒教學目標:
1 、復習、鞏固第一盒學習內容; 2 、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組合成三角形以外的其他圖形(菱形、平行四邊形、六邊形); 3 、相同的三角形之所以能組合成不同的圖形,在于不同邊的組合; 4 、感覺這些圖形之間的內在關系:可包含、能互換。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方法是運用三階段教學法和感官動作操作:觸摸、比較、拼接、互換等。讓孩子通過反復操作來觀察、發(fā)現、體會。
構成三角形的第三盒教學目標:
1 、復習、鞏固第二盒學習內容; 2 、不同的三角形也可以組合成三角形以外的其他圖形(梯形、菱形、六邊形); 3 、相同的圖形可以用不同的三角形組成; 4 、感覺這些圖形之間的內在關系:可包含、能互換。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方法是運用三階段教學法和感官動作操作:觸摸、比較、拼接、互換等。讓孩子通過反復操作來觀察、發(fā)現、體會。
構成三角形的第四盒教學目標:
1 、綜合復習第二、三盒學習內容; 2 、三角形可組合的新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3 、進一步體會相同的圖形可以用不同的三角形組成(梯形); 4 、感覺這些圖形之間的內在關系:可包含、能互換。
通過以上 4 盒構成三角形的操作,蒙臺梭瑞要告訴孩子的結論是:三角形可以組合或分解成所有直線構成的圖形,揭示了三角形與直線構成的圖形(面積)之間的內在關系,引發(fā)孩子更加細微地去觀察事物,發(fā)現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實際上是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
在上述 4 盒操作基礎上,第 5 盒引導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用三角形自由組合、建構不同的圖形。第 6 盒則在增加難度的同時,初步揭示了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之間的內在關系,孩子們可以用 12 塊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構成一個近似的圓,由此延伸,我們帶孩子們觀察幼兒園里呈圓弧形的陽臺、城堡形的圓柱,都是用一塊塊直的磚砌成的。生活中的拱橋,也是有一條條直的石塊砌成的。這些是將來孩子學習高等數學微積分的預備。
按照上述的邏輯發(fā)展關系,我們?yōu)楹⒆觽兲峁┘垙堊鳂I(yè)和做延伸教具也有了思路。
蒙氏數學里有個蛇形連續(xù)加減法,原來的做法是老師在作業(yè)紙上畫一條蛇,在蛇身上寫上數字,讓孩子用各色串珠進行加減法計算。我們覺得這樣做使題目本身與蛇形沒有任何關系,孩子們也沒有興趣。根據蒙氏教育的原則,我們設計出可愛的彩色卡通蛇,蛇身上的顏色和彩色串珠的顏色對應,孩子根據彩色蛇的顏色取相應的彩色串珠,組成一條由各色串珠組成的彩色蛇形鏈,同時一道連續(xù)加減法的題也出來了。這樣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在組成一條條彩色蛇的同時給自己出了一道道題,又通過加減法的運算,使彩色蛇漸漸變成了一條金色的蛇,答案也就出來了。
【正確解讀蒙臺梭瑞教具的教學目標及知識內涵】相關文章: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06-13
蒙臺梭利教案 粉紅塔04-25
蒙臺梭利教案 數 棒04-25
蒙臺梭利幼兒園評語01-27
蒙臺梭利語言區(qū)培訓心得09-04
蒙臺梭利幼兒園評語15篇02-08
蒙臺梭利幼兒園評語(15篇)02-08
蒙臺梭利幼兒園評語5篇01-27
蒙臺梭利幼兒園評語22篇02-08
蒙臺梭利幼兒園評語匯編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