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動琴弦上的音符-師幼互動中情感的升華
不知你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沒有:一個小女孩初學(xué)小提琴,琴聲如同鋸木頭,父母不愿聽。孩子一氣之下跑到幽靜的樹林中學(xué)練。突然,她聽到一位老人的贊許。老人說:“我的耳聾了,什么也聽不見,只感覺你拉得不錯!”小女孩受到鼓勵,于是每天都到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勵說:“謝謝,拉得不錯!”
終于,家長驚異地發(fā)現(xiàn)了女兒優(yōu)美的琴聲,忙問是什么老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且她的耳朵從未聾過!∏∈沁@位老人的裝聾,給了孩子動力和自信,引領(lǐng)這位小女孩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我想:這個傳奇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所謂“無為”教育的哲理!盁o為”教育,即作為被教育的孩子,在沒有意識到被教育的狀態(tài)下,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使得孩子順其自然地發(fā)展。在深受感動之余,您是否想到了我們的幼教事業(yè)?剛?cè)雸@的小班孩子正如初學(xué)琴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往往會與老師的要求發(fā)生沖突。試想:如果老師成了故事中的家長,孩子的發(fā)展會怎樣?如果孩子幸運地遇到那位“藝者”,那又該多幸運啊!
《綱要》指出,生命的成長需要寬松和諧的氛圍,只有在和諧的氛圍里,生命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才會源源不斷地流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學(xué)習(xí),幼兒才能思維敏捷,想象豐富,活潑開朗,充滿自信和創(chuàng)造。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細致觀察、耐心傾聽孩子們內(nèi)心的想法,理解他們的感受,同樣也給我的教學(xué)經(jīng)歷增添了七彩陽光。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
觀察是教師的基本技能,是了解幼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總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從他們最細微的動作中洞察幼兒的需要。
關(guān)注:老師,我也要抱抱!
在一次游戲中,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誰在活動中表現(xiàn)得好,我就和他抱一抱、親一親。孩子們都顯得非;钴S,被老師抱過、親過之后,他們欣喜若狂,互相炫耀: “老師抱了我兩次”、“我和老師親了三下”。仔細觀察沒有受到這種待遇的濤濤不開心了。濤濤是個小調(diào)皮,沒有一分鐘的停歇。你讓他學(xué)做操,他偏坐著不動;你讓他坐好,他就往游戲角里鉆。一次我在上音樂課彈鋼琴時,他甚至趴到我的腿上睡大覺。看著幼稚的他,有時也挺沒辦法的。
今天他的不開心有點出乎意料,因為在平時的日子里,他從不關(guān)注老師對小朋友的態(tài)度。于是我輕聲走到他的身邊,安慰他一番,并告訴他該怎么做,老師和小朋友都會喜歡他的。還沒等我說完,只見他靈活地轉(zhuǎn)身撲進我的懷里,把我抱得緊緊地……
小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歡老師的擁抱、撫摸式的問候。教師柔和的語氣、親切的眼神、愉悅的表情都能給孩子“母親”般的慰藉,讓孩子感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愛和溫暖。有專家曾說過:“給孩子吃十次肯德基,還不如給孩子一個深情的擁抱。”
用孩子的耳朵去聽
傾聽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能使幼兒學(xué)會以平等的心態(tài)建立關(guān)系,更有利于他們學(xué)會獨立思考。無論在課堂上、游戲中,還是吃飯時,我總喜歡看著他們說話,用我的眼神告訴孩子我在認真聽,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尊重他們的,喜歡聽他們“聊天”。
聆聽:“喜歡吸血的是蚊子媽媽”
“楊老師,你的腳上有個蚊子”,細心的琳琳大聲叫了起來。孩子們循聲望過來,開始了一段交流:
“快拍死它,它是大壞蛋!
“它喜歡吸我們的血,真是個壞家伙!
“我不怕蚊子,看見蚊子我就打死它!
“我知道蚊子媽媽才咬人,是我的爸爸告訴我的!薄罢婊,蚊子還會有爸爸媽媽之分,哈哈!”
就在這樣一片議論聲中,孩子們針對“吸血的是蚊子媽媽”而展開了話題。我請浩浩說說自己的理由。浩浩頭頭是道地講道:蚊子媽媽喜歡吸人和動物的血,蚊子爸爸吸食植物的汁液。別看蚊子的身子小小的,可他們的嘴巴像針一樣尖,能扎進人和動物的肉里吸血,而且它們身上還有許多病菌,被蚊子咬了不但很癢,還會生病!所以我們要消滅它。
真是了不起的浩浩,懂得那么多知識,孩子們都聽得目瞪口呆,向浩浩投去了羨慕的眼光。通過這件事,讓我覺得傾聽的重要性。有時老師認真地聽,會發(fā)現(xiàn)新的教育契機,使孩子學(xué)到課堂以外的知識。“今天阿根廷踢足球贏了,6:0呢!”“費俊龍、聶海勝很厲害的,他們都住在太空里了。”“老師,寶馬車很好的,等我賺了錢要買一輛”……從孩子的交流中你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里總是充滿好奇,他們想嘗試和了解一切。作為老師,我們沒理由苛求孩子站在我們的立場與高度,而要用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用孩子的心靈感知世界。
用孩子的心靈去體會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對生命的感悟。老師需要“像個孩子”一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以相同的生命情調(diào)細心體味孩子內(nèi)心的酸甜苦辣;也要“像個父母”一樣,耐心感悟孩子心靈的喜怒哀樂,清楚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體味孩子心靈的命脈,適時地給孩子提供支持和幫助。
體會:無聲的“語言”
在《春雨》制作活動中,我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小雨點,沙沙沙,落到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 為孩子們提供了相應(yīng)的材料,并分成三組進行制作。在制作池塘?xí)r,幾個孩子正專注地用各種形狀的卡紙拼小魚的形狀,還不時傳來“楊老師快來看,我做的小魚多美!…楊老師,我做的小魚游得很快!薄拔易龅男◆~用了很多圖形,三角形做的頭和尾巴,半圓形做的身體……”元元是班內(nèi)年齡最小的孩子,我發(fā)現(xiàn)他做的小魚怎么看也不像,這時他也開口說:“楊老師,我做得好嗎?”還沒等我回答,幾個孩子轉(zhuǎn)過視線,不約而同地說:“不像,太丑了。一點都不漂亮。”當(dāng)時我沒有做任何回答。我想假如我用哄的辦法,會傷了其他孩子的自尊;如用批評的方法對待元元,或許對他的傷害會更大,更會抹殺了他的興趣。元元見我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了他們一眼,就繼續(xù)開始了自己的制作,不過粘貼的小魚稍稍有了改變,慢慢變得有點形象了。
《綱要》“組織與實施”部分指出:“關(guān)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與反映,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dāng)?shù)姆绞綉?yīng)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蔽耶(dāng)時沒有作任何回答,只是采取了暫時的“無言”。我的沉默不代表就不管他們,而是給他們一個緩沖的過程,讓他們通過比較獲得自己的一些看法,習(xí)得一點自己的經(jīng)驗。元元正是通過這樣的“無聲勝有聲”,而逐步調(diào)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完善自己的制作。如果一味地跟隨老師的思想發(fā)展,孩子又能學(xué)到多少。哪些才是孩子真正的獲得實踐證明,老師在活動中角色的扮演相當(dāng)重要,只有“持”與“助”用得恰當(dāng),才能更有助于孩子獲得成功。
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水平的發(fā)展有所不同,像元元這樣的孩子只有給予耐心的等待和關(guān)注,才能順應(yīng)他們的發(fā)展。如果在活動中我終止元元繼續(xù)粘貼,讓他被動地聽從老師的建議,他可能會暫時勉強地接受老師的“幫助”,可最終可能會挫傷他的自信和積極性,甚至?xí)黾铀牡钟|情緒。老師那不經(jīng)意的“一看”,給了元元百倍的信心,滿足了他當(dāng)日寸的需要,讓他在欣賞別人的作品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比較、思考怎樣才會更好,這遠比老師的說教來得更有意義。
對于不同的兒童,技能性的教育目標不必刻意在一次活動中完成,而對孩子產(chǎn)生終生影響的個性,卻需要老師箍在將它滲透在教學(xué)過程的點點滴滴之中。
在從師路上,我努力學(xué)習(xí)著那位“藝者”的精神,她的舉動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需要教師富有智慧的呵護和快樂情感的滋潤。所有這些,我都把它看作是琴上的弦,手指輕輕碰觸,便能奏響音樂。于是,當(dāng)我嘗試撥動琴弦的時候,愿所有的音符都歡快地跳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