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幼兒園·二度空間
奇奇是個剛上幼兒園的小男孩,聰明、好動,他可是班級里的“小能干”:小朋友哭了,他會跑過去安慰;有時會幫阿姨擺放桌椅;中午吃飯他會主動幫忙分餐具。在幼兒園,奇奇不斷地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還是老師和阿姨的得力助手?墒,就在新學期開學前的家庭訪問中,奇奇的父母竟為奇奇在學校的表現很吃驚:奇奇在學校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會做那些事情嗎?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會做的呀。
奇奇父母的質疑和意外地表情,讓老師心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樣一個孩子呢?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兒園的表現會如此的截然不同?
追根溯源
奇奇是三代單傳的獨苗,家里人很是寵愛,幾乎所有事情都由大人包辦,別說做事,就連吃飯都是保姆喂到嘴里的。家人最怕奇奇出危險,所以,從奇奇出生家人就給保姆定了規(guī)定,安全最重要,不得有半點閃失。
寶貝心聲
在家里,我也想做事情,想成為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可是,每次只要我想做,媽媽就會說:不行,那樣會很危險的,或是這會弄臟的,反正就是不允許做!媽媽總是擔心我出錯,或是做不好,或是怕我弄傷了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拖地板,晚上媽媽回來說:“那個大手柄萬一戳到身體很不安全的!边說我不會拖,也拖不干凈。
每次我偷著做事情,還總是害的阿姨被媽媽批評,真沒勁!
媽媽總是不相信我能做好,真討厭!
在家里,我什么都不能做,也總是挨批評,所以我就什么都不做!
……
可是在幼兒園里就不一樣,老師愿意我給她幫忙,還會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
我還有很多好朋友,他們都喜歡我。
……
專家剖析
我們能夠體會到奇奇父母對孩子的深深愛意,對于這個三代單傳的掌上明珠,家長即給予厚望,又害怕擔心。所以,總是盡可能給奇奇所有的保護。但是成長道路上的挫折又怎是父母所能躲避或是遮擋的呢?
奇奇上幼兒園了,他的自我評價、自我認識體系正在漸漸的完善,他更有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實現的需要,而這些卻是家長不能給予的。如果我們站在奇奇的立場上試想,任何事情都由父母支配,哪怕是去廚房拿個碗筷之類的小事情,他也沒有自主權,在家里就如同一個寵物寶貝,這樣諸多限制、沒有一點點空間的生活他能體會到快樂嗎?他能擁有自信嗎?
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我們除了給予疼惜、保護以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和自信,只有當孩子在不斷的獲得信任、肯定和鼓勵以后他才會做得更好,而這種健康情感的積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給父母支招
1.教育需要雙向溝通(孩子和老師)
奇奇父母日常工作繁忙,所以早接晚送就由保姆代替,因此也少了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例如:奇奇在幼兒園的表現怎樣?他在老師眼里是怎樣一個孩子?他和小朋友的相處如何?這些都會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不具有先天的調節(jié)能力,沒有正確與否的評判標準,家庭如果約束過多,必然限制了孩子主動參與的機會,時間久了,一切行為就成為一種固定模式,也就出現了在家里的消極行為和幼兒園的積極行為的鮮明對比。
教育的主體畢竟還是孩子,所以和孩子的溝通就更顯重要。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父母才可以不斷地調整教養(yǎng)方式,把患得患失的寵愛變得更具理性,更有方法和效力,而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很有幫助。
2.一定限制內的自由
孩子的成長是通過不斷的體驗來獲得經驗的。所以我們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更多嘗試的空間,而這種自身獲得的體驗會比說教更有效果。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對于有些不安全的因素要絕對禁止,但除此以外我們可以采用給予一點點的要求,然后放手讓孩子去做。例如:當孩子要自己洗澡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他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小屁屁要擦肥皂等,只要孩子能做到這些,那就放手讓他去做,即使他依舊會把水潑撒滿地,但這其中的快樂卻遠比你給他沖淋時多很多。而這份快樂更是他以后探索生活、主動學習的源動力。
3.“孩子,你真棒!”——真心的贊美,是一劑良藥
正如奇奇的老師,他就是在不斷的贊美中,激發(fā)了奇奇內心的自我意識,讓奇奇感受到老師的需要,同伴的肯定,以及每次表揚時的小小得意……這些都會促使孩子不斷克服自身的小缺點,朝著老師期許的方向發(fā)展。作為父母如果總是滿懷顧慮以及挑剔的態(tài)度,那只會讓孩子覺得“體驗”就意味著“批評”的到來。因此,父母應該放低孩子在體驗過程中的要求,做得不好可以重做,摔倒了就爬起來,失敗了還有下次……只要他努力著、快樂著、得意著,那就真心告訴他:孩子,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