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苦的是在功利境界的人
最苦的是在功利境界的人
文/六六
忙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但很多人忙著,忙著,就忘卻了初心。洪晃說,如無意外,她這個月就退休了。因為女兒跟她不親,有快樂或憂愁更愿意跟父親分享,這不是她追求的母親生涯。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有一天如往常穿過機場安檢門,看見前面有個父親,脖子上騎著兒子,父親在整理行李,兒子俯下身親吻父親頭頂。那一刻他淚流滿面。他一路忙著,忙著,孩子已經上大學了,竟然錯過了這些美好瞬間。錢有了,聲名有了,卻丟了兒子的童年。
成龍大哥,這一生風光無限,盡享榮譽,卻在老年時被兒子的行為“扇了耳光”。我觀察過網絡反應,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果報。房祖名是個好孩子,只是生錯了家庭。成龍曾說過,他唯一一次接孩子,但沒接到,他去了小學,兒子已經進初中了。
我們這一生,幸福的根源在哪里?馮友蘭曾經說過,人有四個境界。第一是自然人境界,這都不用教;第二個境界是功利境界,人想干些什么,想被別人知道,被社會認可。人溫飽以后要富足,富足以后要權力,有權力以后還要有影響力。
影響力是什么東西?影響力是相傳的口碑,你的行為方式得到大眾認可或趨同,是值得絕大多數(shù)人追隨的。于是又來了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
很多人功成名就財務自由以后,達不到道德境界,因為他們被名利攻陷了。能力將你帶上巔峰,但德行讓你常駐那兒。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林肯說的。知道的人不多,大多數(shù)有能力的人曇花一現(xiàn),修得再好些,也就一世富貴,平安辭世,卻不能常駐歷史,不能在時間長河里留下印記。
要在時間長河里留下印記,就回到馮友蘭先生說的第四層境界,叫天地境界。其精神留存于天地之間,“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光”。這就是這個人是否經得起歲月的檢驗。
圣賢都經得起。老子、孔子的思想,直到今天,你讀起來,就好像他從未離開過。西方的很多原典,你要想追溯人類的發(fā)展,依舊要去反復研讀,仿佛與那個已經逝去多年的人對話。這樣的境界便是天地境界。
有天地境界的人,其實是沒有時差的。你的子孫和后世人,一直在與你交流和溝通著;沒有天地境界的人,就得用道德的標桿要求自己,行為做事談吐是否合乎“道”,有了這個標準,你自然就會親賢臣遠小人,置身世外而樂在其中,你也不會太忙碌,因為絕大多數(shù)不值得你忙碌的人或事,你會分辨。
最苦的是在功利境界的人,你每天呼朋喚友,你每天高朋滿座,你每天被很多人需要,你每天沒有時間,你的能力讓你達不到無為而治,你做不到出世入世,你分不清此岸彼岸。
于是,你婚姻反復,情感反復,子女對你不親,你對父母愧疚。你總是活在奔忙又無限愧疚的日子里,你覺得身邊的每個人都得靠哄。你已經拿出你全部時間和精力了,貌似對你不滿的人還越來越多。
所以,如果你還在這個圈子里打轉,只能說明,你的修行還不夠,你對人生的認知太淺薄。你如果還有時間差,是你德行沒有提高,要靠時間來彌補。
【最苦的是在功利境界的人】相關文章:
最苦與最樂閱讀答案及原文06-25
古詩詞中的人生境界10-22
境界的近義詞是什么_境界造句05-27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07-31
向最討厭的人學習08-21
HR的最高工作境界08-17
職場江湖的4種境界08-25
告訴你營銷技巧的境界07-30
提升自己境界的書籍推薦09-27
強大人生的最高境界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