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豆腐的來歷故事
我國有些地方,臘八節(jié)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豆腐,那么臘八豆腐的來歷,你了解嗎?臘八節(jié)為什么要吃臘八豆腐?其實臘八豆腐的來歷和臘八節(jié)無關。如下是中國人才網(wǎng)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黟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的制作工藝基本和普通豆腐一樣,只是在成品后,經(jīng)過擠壓和特殊的調味,烘烤成金黃飽滿的外形。而在古時,進入冬季,黟縣人就喜歡把做好的豆腐放在冬日的太陽下晾曬,慢慢曬制成堅硬、金黃的外形。
臘八豆腐的來歷是什么?臘八豆腐跟臘八節(jié)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這道美味的誕生是源于一個巧合。
據(jù)說古時一對夫婦過著恩愛的生活,男的出外經(jīng)商,女的在家做女紅。一天剛買了豆腐準備回家做飯的老婆接到遠方親人的邀請,去幫人做嫁衣。臨行前勿勿將豆腐放在門前的石磨上,結果此去隔了二三個月才回家。進門發(fā)現(xiàn)石磨上的豆腐變得金黃堅硬,還能聞到香氣,就切下品嘗,發(fā)現(xiàn)味道很好,并用同樣的方法,加上鹽帶給出門經(jīng)商的丈夫用于長途跋涉的食品。
同行的朋友吃了豆腐都覺得味美且干燥容易攜帶,連連稱好,丈夫則歡喜得稱之為“老婆豆腐”,黟縣的“老婆”字音發(fā)聲很象“臘八”,久而久之這豆腐也被眾人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節(jié)的由來
每年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節(jié),古時叫“臘日”,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從廣義上來講,夏歷十二月初八之臘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傳統(tǒng)春節(jié)的組成部分,而臘八則標志著整個辭舊迎新活動的開始。
“臘八”節(jié)的形成,是兩個方面結合的產(chǎn)物:一是古代的“臘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響。這一節(jié)日可謂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產(chǎn)物。
按照古書記載,“臘”,古時也稱“蠟”或“獵”。臘(蠟或獵)是古代歲終的一種祭禮。夏朝稱“嘉平”、殷商稱“清祀”、周朝用“大蠟”、漢代才稱“臘”。在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一切風俗習慣,都免不了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生聯(lián)系。農(nóng)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較空閑。
所以,人們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組織起來去野外獵取禽獸,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以求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祈求來年避免厄運,驅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這便是“臘祭”也叫“獵祭”。因此,人們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就來源于年終祈福,酬謝神鬼。
臘八節(jié)吃什么食物
一、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二、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三、臘八粥
臘八節(jié)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四、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jù)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五、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會肚子疼。
六、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
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jù)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焙髞碛星啡思义X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胡同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么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泡臘八蒜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
泡臘八蒜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過蒜色澤發(fā)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熏醋,略帶糊味,也許這正是它的特色,
七、翡翠碧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
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粥的傳說故事
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并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yǎng)臘八粥呢?其緣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來砥礪求道的心愿。漸漸地太子覺悟到:世間的人追逐物欲,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不易達到解脫大道,如果執(zhí)著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證悟菩提,最好是舍棄苦樂二邊,過著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才能進趨解脫大道。
太子有了這一番體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凈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門橫臥在河岸旁,好像毫無氣力似的,她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yǎng)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實在無法譬喻。飲后,五體通暢,漸漸的恢復了氣力。于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終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 由于牧羊女供養(yǎng)乳糜的典故,后來中國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于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當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此風氣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也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
【臘八豆腐的來歷故事】相關文章:
臘八節(jié)的來歷03-04
除夕的來歷11-04
海膽燉豆腐的做法12-06
北方小年的來歷01-26
清明節(jié)的來歷04-03
小年的來歷和習俗02-03
端午節(jié)來歷06-06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10-23
怎樣切豆腐不沾刀?08-03
香辣鱈魚燉豆腐的做法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