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jié)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xiàn)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提供了《小兒垂釣》的拼音版,一起來看看吧!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兒 垂 釣》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頭 稚 子 學 垂 綸,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側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問 遙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魚 驚 不 應 人。
譯文
一個蓬頭發(fā)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賞析
唐人胡令能的這首《小兒垂釣》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tài),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 。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此詩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涿鑼憙和募炎鳌?/p>
描寫童趣最著名的詩句當數(shù)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表現(xiàn)幼童一起嬉戲、天真無邪的場景,讓讀者一下子聯(lián)想到自己小時候過家家等游戲情景,也由此誕生了千百年來的兩個成語,那就是“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如今仍被廣泛應用,仍可體會那種真摯、純凈的美好情感。
此詩分垂釣和問路兩層,第一、二句重在寫垂釣(形),第三、四句重在問路(傳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芭铑^”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熬]”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fā)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皩W”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垂釣時,“側坐”姿態(tài),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皞茸睅в须S意坐下的意思。側坐,而非穩(wěn)坐,正與小兒初學此道的心境相吻合。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于釣魚的情景!拜Α,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后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于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小兒打問,就因為看得見小兒。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小兒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心。小兒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此詩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拿鑼憙和募炎?/p>
作者簡介
胡令能 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修補鍋碗瓢盆)之業(yè)。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小兒垂釣》(選自《全唐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表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
[小兒垂釣古詩的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