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三寒假作業(yè)答案(3)
三、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
對于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rèn)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題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xué)》《中庸》)
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diǎn)相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rèn)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rèn)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
(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jìn)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
(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
魚和熊掌對比//生與死對比//向與今天比較等
(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
【初三寒假作業(yè)答案(3)】相關(guān)文章:
小學(xué)四年級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3)07-25
小學(xué)五年級上冊寒假作業(yè)答案大全(3)06-10
人教版八上冊英語寒假作業(yè)答案大全07-31
初一上冊地理寒假作業(yè)答案05-17
六年級寒假作業(yè)答案07-28
九年級數(shù)學(xué)寒假作業(yè)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