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通用11篇)
歷史故事是初中歷史教學(xu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增加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趣,而且使歷史課堂更有趣味性,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還具有實用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1
從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6歲去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明,最喜愛讀游記,經(jīng)常能在父親的書柜里找到許多好看的書,便廢寢忘食地讀。
有一天,徐霞客從書中看到別人游歷五湖四海的事跡之后,不以為然地說:“哈哈,男子漢大丈夫就應(yīng)該早晨面對大海,晚上面對蒼松。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親登五岳,還要去游歷海外呢!”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游,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艱苦跋涉,憑借一雙腳走遍了16個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險阻,登險峰:涉危洞,對地質(zhì):植物:氣候進行了實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記》把他游歷的所見所聞?wù)鎸嵉赜涗浟讼聛,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徐霞客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同樣,年輕人在人生經(jīng)歷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棄情緒,建立切合自身實際的奮斗目標。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2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fēng)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的學(xué)**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3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xué)**,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xué)**。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xué)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螅胰藢λ埠芾涞,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4
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錢陽擔(dān)任縣令。當時,社會上還存友軍卒**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風(fēng)氣。張乖崖想找個機會嚴懲這種行為。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忽然看見一個小吏慌慌張張地從府庫中溜出來。張乖崖喊住小吏,發(fā)現(xiàn)他鬢旁頭巾上藏著一枚錢。經(jīng)過追問盤查,小吏搪塞不過,承認是從府庫中偷來的。
張乖崖將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氣沖沖地說:“一個錢有什么了不起,你就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難道還能殺我!”。
張乖崖見小吏敢這樣頂撞他,就毫不猶豫地拿起朱筆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錢,千日偷千錢,時間長了,繩子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
判決完畢,張乖崖把筆一扔,手提寶劍,親自斬了小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5
陳蕃立志
東漢時有一個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亂又臟,卻從來不收拾。
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他:“你怎么不打掃一下房間,客人來了看到這么臟亂多不好啊!”陳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這個呢?”薛勤當即反問:“你連一間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陳蕃頓時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6
陶侃勵志
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qū),生產(chǎn)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沒有多少公事可辦,生活很清閑。但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為了鍛煉身體和磨練意志,就叫人將一百多塊磚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磚搬運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磚搬進屋子里。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家里人覺得奇怪,就問陶侃為什么要這樣做。陶侃回答:“我將來是要報效國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過于舒適,將來怎么能擔(dān)當重任,為國家效力呢?”過了幾年,陶侃終于被調(diào)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盡管公務(wù)繁忙,可是在廣州養(yǎng)成的搬磚習(xí)慣一直沒有放棄,以此來磨練自己的意志。他常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于普通人則更應(yīng)該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夠天天玩樂?活著的時候?qū)θ藳]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7
崔鉉胸懷大志,前程萬里
“人無志不立”,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無論做什么事,都很難取得成功。唐朝大詩人李白從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濟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奮進。
十九歲時,李白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北е@種自信與進取心,他應(yīng)詔來到長安,名動一時。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做文學(xué)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xiàn)。
性格孤傲的李白無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生活,三年后,棄官而去,從此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是,李白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yè),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應(yīng)邀入永王李璘幕府,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鉉也是個胸懷大志的.人。
崔鉉是大臣崔元略的兒子。有一次,他跟隨父親去拜訪當時的宰相韓滉,韓滉見他聰明伶俐的樣子,非常喜歡。
崔鉉的父親說:“這個孩子近來作詩的能力有很大進步!
韓滉一聽,有心考考他,就隨手指著架上的一只鷹,讓崔鉉即興賦一首詩。崔鉉接過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詩:“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絳人!
韓滉讀后,連連稱奇,稱贊道:“好詩!好詩!這孩子將來前程萬里,不可限量!”
崔鉉長大后果然很有作為。唐代宗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崔鉉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隨后開始仕途生涯。唐代宗很欣賞他的才能與品德,說他是“真貴人”。崔鉉先后擔(dān)任過中書侍郎、河?xùn)|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淮南節(jié)度使等要職。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8
項羽心存大志,取而代之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后代,小小年紀就已非常勇敢。其叔父項梁覺得這個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就培養(yǎng)他。項梁為他請來名師教讀書,但是項羽學(xué)過一陣之后就厭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劍。項梁又給他請來劍術(shù)老師,但不久他又覺得舞刀弄劍也沒意思了。項梁看侄子學(xué)無所成,就把他找來訓(xùn)斥一番?墒琼椨鹨稽c兒也不服氣,說:“讀書不過是記個名姓罷了,劍術(shù)學(xué)得再好,也只能對抗一個人。我不愿學(xué)習(xí)這些,我要學(xué)習(xí)領(lǐng)兵打仗的本領(lǐng)!”項梁聽了,覺得這個孩子有大志,心里很高興,就教他學(xué)兵法。
那時,秦始皇滅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建立了統(tǒng)一強大的秦朝。他為了宣揚威德,進一步鞏固統(tǒng)治,經(jīng)常到全國各地巡游。
一次,秦始皇南巡會稽(在今浙江),當他的車馬儀仗浩浩蕩蕩、威風(fēng)凜凜地經(jīng)過南江(今江蘇吳縣附近)時,人們都在大路兩旁駐足觀看,少年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也在其中。就在這時,項羽忽然指著秦始皇對他的`叔父說:“我可以奪取他的地位取代他!”
項梁聽了,嚇得變了色,急忙捂住項羽的嘴,責(zé)備道:“這話可不能亂說,你難道不怕咱們?nèi)迳仙舷孪露急粴㈩^嗎?”可是在心里,項梁卻也贊賞他這小侄子的膽識。其實項梁看到秦始皇濫用民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覺得秦朝的氣數(shù)將盡,早在心里盤算著怎樣推翻秦朝、恢復(fù)楚國的事,只不過他從沒有流露罷了。自從這件事情之后,項梁就更加用心栽培項羽了。
后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項梁和項羽也在會稽殺死當?shù)靥兀e旗響應(yīng)。他們帶領(lǐng)義軍轉(zhuǎn)戰(zhàn)南北,把秦軍打得大敗,最后劉邦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直搗秦朝都城咸陽,秦王子嬰出城投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就這樣滅亡了。之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真的取代了秦始皇的地位。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9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陳勝是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的一個農(nóng)民。一天,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陳勝低著頭,不言不語,同伴們就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忽然抬起頭,說:“將來咱們要是富貴了,可千萬不能忘了窮哥們兒!”
大家聽了,都笑道:“你我現(xiàn)在窮成這樣,還說什么富貴不富貴?”陳勝嘆口氣說:“燕雀怎么能夠明白鴻鵠的志向!”
后來,秦二世征兵戍守邊疆,陳勝也在被征之列。他同另一個農(nóng)民吳廣因為身高體壯,被派為領(lǐng)隊的頭目,奉命開往漁陽(今北京市密云縣附近),并限期到達。
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同行,恰逢連日大雨,道路難行,走了好幾天才到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西南)。陳勝和吳廣暗中商量:“看來我們不可能如期趕到漁陽了,與其因為誤期而死,還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這里起義,大不了也是一個死!痹瓉恚串敃r軍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處死。
兩人商量定了,就趁著軍官喝醉時把他們殺了。隨即召集大家起義反秦。陳勝、吳廣發(fā)出命令,定國號為“張楚”,并下令大家各袒右臂作為標記。他們首先占領(lǐng)大澤鄉(xiāng),臨近的農(nóng)民聽到消息后紛紛響應(yīng)。
陳勝、吳廣編練部隊,整肅軍容,而后攻下附近各縣,收集兵力,繼續(xù)擴展,接著攻下陳縣(今河南淮陽縣)。這時陳勝的部隊已擁有戰(zhàn)國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幾萬人。于是他們就以陳縣為根據(jù)地,擁立陳勝為“張楚王”。
這個風(fēng)聲一傳開,各地飽受秦朝欺壓的`人民紛紛響應(yīng),他們殺掉當?shù)氐墓倮,舉起了義旗,反秦風(fēng)暴迅速席卷了大半個中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10
陶宗儀持之以恒
宋元時期,有個叫陶宗儀的人,他從小就堅持刻苦讀書。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間隙,他也不忘看書。田里沒有紙,每當想起什么,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樹葉記錄下來,回家后儲存在一種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滿了就埋在樹下。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十年中竟積攢下十幾罐樹葉。有人問陶宗儀為什么要這樣做,他說:"學(xué)習(xí)就應(yīng)該持之以恒。"
后來,他把瓦罐一個個打開,取出來時積累起來的樹葉,重新進行整理、修改,最后寫成長達30卷的《輟耕錄》!遁z耕錄》記錄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風(fēng)貌,成為后人研究宋元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 11
公明儀對牛彈琴
戰(zhàn)國時期,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叫公明儀。他彈奏的曲子優(yōu)美動聽,很受人們推崇。有一天,公明儀看到田野里有一頭黃牛,心想:"音樂乃天地之神韻,能通宇宙之靈,何不為牛彈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樹下,為那頭黃牛彈起了一支很動聽的曲子?墒悄屈S牛根本不理會美妙的音樂,仍舊頭也不抬地吃草。公明儀以為它嫌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換了一支通俗一點兒的曲子,可黃牛仍然無動于衷,公明儀很失望。旁邊有人見了,連忙安慰他說:"你不要生氣,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而是你彈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于是公明儀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聲以及小牛的"哞哞"聲。這時,黃牛立刻搖頭尾巴,豎起耳朵,認真地聽了起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中國經(jīng)典寓言小故事10-15
中國誠信小故事10-20
中國現(xiàn)代禮儀小故事06-0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作文08-08
中國名人讀書小故事08-31
中國數(shù)學(xué)家的小故事12-02
中國古代禮儀小故事07-11
中國古代感恩的小故事10-31
中國古代勵志小故事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