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以孩子任性是種心理需求為題的育兒文章
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見到一些幼兒,為達(dá)到某種目的特別任性,有時甚至?xí)虼丝摁[不止,把家長搞得精疲力盡而仍不罷休。為此,家長只得退讓,或者聽之任之;而有的人卻把這種任性,歸咎于獨生子女帶得太嬌慣。這都是錯誤的。
據(jù)美國兒童心理學(xué)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xiàn)。他指出,幼兒隨生理發(fā)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jìn)行瞻前顧后的分析,再做出處置決斷。而僅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盡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此外,家長多以成人的思維去考慮他參與的結(jié)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參與的情緒和興趣。實際上,這種情緒和興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觸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4歲的杰克偶見表姐尼娜有個新玩具,在表姐離開后便開始作難母親,非得立即有個同樣的玩具不可。但此時已是夜深人靜,母親不可能驅(qū)車進(jìn)城為之尋購。于是,杰克哭鬧了一整夜?雌饋硎墙芸巳涡裕瑹o理取鬧。可母親從沒有從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責(zé)怪他要別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其實孩子僅覺得那玩具有個閃亮的燈好玩,那燈為什么會閃亮而已。這就是一種好奇的心理需求。當(dāng)這種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撫時,他就與母親作對,無奈中只得以哭來抗議。不達(dá)到目的,絕不罷休。
如果,母親重視到這種心理,采取表揚杰克為弄清那玩具為何閃亮是愛動腦筋和非常聰明,再擺出今晚不可復(fù)得這玩具的道理,并承諾明天將與他共同研究玩具閃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緒會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親對他在閃亮問題上的認(rèn)可。
處于獨立性萌芽期的幼兒,一切事物都想親力親為,都想弄個透徹,這原本是好事。但是,這種親力親為的心理,往往會在不合實情中表現(xiàn)出來。家長對此,一不可包辦代替,二不可斷然拒絕。否則,孩子的任性就會越來越嚴(yán)重。
這種任性,實質(zhì)上是一種與家長對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長初始沒有重視他們的心理需求。
[以孩子任性是種心理需求為題的育兒文章]
【以孩子任性是種心理需求為題的育兒文章】相關(guān)文章:
我有我任性 換種方式為眉毛化妝10-11
以我家爺爺育兒更有招為題的作文09-04
為愛種一片森林_勵志文章08-10
幼兒園小班育兒文章08-13
中班下學(xué)期育兒文章08-21
意料中的挫折育兒文章08-11
別把孩子的任性當(dāng)成個性11-07
以另一種快樂為題的作文09-30
孩子成長的育兒心得11-16
勵志文章:為夢想而奮斗_勵志文章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