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xiàn)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學生心理學知識,歡迎查看!
知識點梳理
1.學習的實質與類型
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其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
二是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三是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
2.學習的一般分類
3.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常被稱之為認知一結構論或認知一發(fā)現(xiàn)說。
(1)學習觀
、賹W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趯W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2)教學觀
①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谡莆諏W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動機原則[學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欲)、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內驅力];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4.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1)學習分類
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根據(jù)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又根據(jù)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并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2)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
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3)接受學習的實質與技術
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接受學習也是概念同化過程,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
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shù)钠鸸潭ㄗ饔玫挠^念的可利用性。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跋刃薪M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xiàn)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lián)。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是:
(1)知識觀
建構主義者一般強調,知識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被“革命”掉,并隨之出現(xiàn)新的假設。
(2)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學生觀
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兒童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學習的類型、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難點: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動機復習提要
本章主要介紹了學習動機的基本概念、學習動機的理論以及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
知識點梳理
1.學習動機的含義與結構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
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兩者相互作用形成學習的動機系統(tǒng)。
(1)學習需要與內驅力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它的主觀體驗形式是學習者的學習愿望或學習意向。
(2)學習期待與誘因
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學習期待是靜態(tài)的,而誘因是動態(tài)的,它將靜態(tài)的期待轉換成為目標。所以學習期待就其作用來說就是學習的誘因。
2.學習動機的種類
根據(jù)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可以分為高尚的與低級的動機。
根據(jù)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根據(jù)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3.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往往以學習行為為中介,只有把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既一致又不一致的關系。
4.學習動機的理論
(1)強化理論
(2)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層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實現(xiàn)作為一種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
(3)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
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把個體的成就動機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4)成敗歸因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tài)、外界環(huán)境等。
(5)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動機理論中指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并把強化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二是替代性強化;三是自我強化。
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5.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yǎng)學習動機
(2)利用直接發(fā)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yǎng)學習動機
6.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2)根據(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在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根據(jù)每個學生過去一貫的成績的優(yōu)劣差異,從有利于今后學習的角度進行歸因。一般而言,歸因于主觀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學習動機的含義、類型、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維納成敗歸因理論、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以及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
難點:維納成敗歸因理論。
[學生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