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可悟不可說
可悟不可說
——由錢德明譯乾隆《三清茶》詩說起
□佟晶石
清 乾隆 青花三清茶詩文碗 1770年,由法國傳教士錢德明譯制乾隆皇帝描寫沈陽的《御制盛京賦》在法國出版,乾隆的《三清茶》詩也隨此書一并出版。負責審核的法國東方學(xué)家約瑟夫·德經(jīng)(1721-1800年)在該書弁言中寫道:“在《盛京賦》之后,還有一首乾隆御制《三清茶》詩,該詩作于1746年,即丙寅年,正如倒數(shù)第二句詩文所示。詩句寫在特殊的茶甌之上。國務(wù)部長及國
務(wù)秘書貝爾坦先生有兩件類似的茶甌。錢德明寄來了該詩的譯文,我覺得應(yīng)該將其置于《盛京賦》之后,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詩歌,尤其是乾隆皇帝對于詩歌這種文學(xué)體裁的雅好!鼻∫簧膊、愛茶,他有“君不可一日無茶”之語,一生留下茶詩四百余首,為什么錢德明要獨譯其一呢,足見其在乾隆茶詩中獨特的地位。
清 乾隆 礬紅三清茶詩文碗
一、《三清茶》詩與錢德明的《三清茶(今譯)》
《三清茶》詩是乾隆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秋巡五臺山后,返京至定興時遇雪,在帳中與群臣品三清茶時所作的一首詩。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
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
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
火候辯魚蟹,鼎煙迭生滅。
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
五蘊凈大半,可悟不可說。
馥馥兜羅遞,活活云漿澈。
偓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
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
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
軟飽趁幾余,敲吟興無竭。
此詩收在乾隆《御制詩集·初集》卷三六,題名《三清茶》。并有詩注:“嘗以雪水烹茶,沃梅花、佛手、松實啜之,名日三清茶,記之以詩,并命兩江陶工作茶甌,環(huán)系御制詩于甌外,即以貯茶,致為精雅,不讓宣德成化舊瓷也!
乾隆在定興遇雪,雪下得很大,他興致極好,即興寫了《雪中過定興縣》一詩。吟詠下雪,閑坐氈廬,集清雪,烹三清茶,于是便有了《三清茶》詩。乾隆的這首《三清茶》詩清新、典雅、超凡脫俗,飲茶之道和盤托出,個中感悟轉(zhuǎn)承自如。他由梅、佛手、松實“三品殊清”為茶寫起,又將烹茶描寫得極其詳細,純凈的雪水盛在銚子里,風爐中爐火明暗,靜觀水沸水起;越甌中茶湯似仙乳,香氣四溢,暖暖的氈廬中君臣同品“三清”,其樂融融,此時,“茶禪一味”,“禪悅”已得,“五蘊”盡空,妙不可言矣。他身為帝王,日理萬機,秋巡五臺,返程逢雪,氈廬中君臣得閑品茶,活似神仙。正直寒宵,夜漏聲聲,仰望夜空古月懸玦,小酌之后,詩興勃發(fā),興致無竭。此種感覺人生幾得,正所謂“可悟不可說”。
乾隆茶詩四百,寫采茶、品茶、評水、品評世間萬物等。此首《三清茶》詩講茶、烹茶、妙啜,引經(jīng)據(jù)典,寫寒宵聽漏古月懸玦的飲茶意境,實為佳作。更重要的是乾隆以此詩的清高境界自標,并以此詩創(chuàng)辦了三清茶宴,其在位60年,舉辦過44次,足見其重要。而錢德明隨《御制盛京賦》而譯出這首詩也就不足為奇了。
錢德明譯的這首《三清茶(今譯)》是《盛京賦》中最后一篇文章;刈g文如下: 梅花絕非妖嬈,而是優(yōu)雅。佛手芳香,而又純潔。松實香濃,氣味誘人。這三種藥材帶來了視覺、嗅覺和味覺的享受。三腳之鼎,置文火之上,其色其形足顯茶藝漫長,倒入雪水,火候當如魚白蟹黃之時,遂注入越甌之中,傾于細茶嫩葉之上,稍過片刻,有青煙升騰,如煙云籠罩,而后漸次散去,僅余殘煙數(shù)縷,漂浮其上。聞一聞這美妙的清茶,頓覺五蘊澄澈?梢云穱L,可以感受,卻難以表達香茗帶來的溫馨寧靜。
政務(wù)閑暇之時,我終于來到氈帳之中,可以盡情地享受自我。一手把玩佛手,一手端著茶甌,其上青煙迷離。時而品一口香茗,時而望一眼梅花。遐思邇想,念古代之先賢。想到食松實的偓佺,他平靜地享受著簡單的生活。我私心艷羨,欲效仿之。放幾粒松實入口,只覺十分美味。仿佛看到林逋在修剪梅花。我想,因為沉思默想,他已然疲憊,這樣可以稍作休憩。我看了看這里的樹叢,仿佛如林逋一般在修剪梅花。我去到林逋、趙州和玉川的住處。只見林逋身邊有許多茶甌,里面有各種香茗,他不時地品飲。只見趙州自若地飲著香茗,似乎與飲普通飲品無異。我們的口味不同,我怎么效仿他們呢?
只聞夜漏聲聲,只覺夜涼如水,月光從氈帳的窗戶投射進來,家具稀朗。頓覺安詳自在,心胸舒坦,可以安靜地休息了。拙筆揮灑,賦詩以記,乾隆丙寅十月小春。
詩文后有一大一小兩方印,小印刻“乾隆”二字,大印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
通過《三清茶(今譯)》(以下簡稱《今譯》)我們可以看出錢德明譯制的特點:第一,《今譯》更像是散文而非詩。用錢德明自己的說法是:“如果要準確詮釋詩的意蘊,需要精通中文,了解他的詩,才能理解和運用我們的語言來表達詩中的細膩的感情。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告訴我,這些詩歌(《三清茶》)非常優(yōu)美,其優(yōu)雅遠勝一般詩歌”。由此可以看出,
錢德明對翻譯中國詩歌還未達到胸有成竹。第二,他的譯制包含了過多的“解釋”。錢德明1751年到京,其譯制《御制盛京賦》時已在中國二十年,為了能讓歐洲人更能讀懂這些乾隆詩文,他加入了較多的解釋,以至于歐洲一些學(xué)者對此也有異議。如狄德羅講:“我由此估計,《御制盛京賦》至少得比這八開一百二十頁譯文要短上七八倍,總共不到四百行詩句”。乾隆的《三清茶》詩文不過110個字,錢德明譯文篇幅較大,也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是早期中國詩文的翻譯,法國人還不大了解中國,因此,錢德明加上更多的“解釋”是可以理解的。也正像他講得那樣:“我發(fā)現(xiàn)要想清楚明白地把詩歌翻譯成法語,真是困難重重,就是擅長文字的中國人如果沒有歷史書在手,也不能理解這些文字。我于是放棄翻譯,決定解釋”。于是,他過多地進行了“記事”和介紹詩文的背景和內(nèi)容。約瑟夫·德經(jīng)在《御制盛京賦》弁言中也講到:“我本想讓法國讀者避免那大量的滿語或中文詞匯,這些詞匯在關(guān)于滿洲的描述文字中比比皆是。但是,它們指涉的大部分事物在法國壓根就不存在,所以很難用法語單詞取而代之”。第三,他的“解釋”使原詩的文體之美表現(xiàn)得不盡完美。詩歌翻譯無疑是二度創(chuàng)作。對于詩歌和“目的語”之間關(guān)系的把握尤為重要,如何化解翻譯過程中“陌生性”、“奇異性”和異國情調(diào),解決好翻譯中東西方文化價值交換也無成熟的例子,再加上錢德明譯制的是皇帝的詩文,就不難理解了。錢德明這位深得乾隆信任并被賜為宮廷宣教使譯此詩時在中國已二十年,他能讀懂乾隆的詩,但無對應(yīng)的語言譯出,其中妙處也只能是“可悟不可說”了。
二、三清茶宴
說到《三清茶》詩就不能不講三清茶宴了。
茶宴在唐朝時即有,唐玄宗李隆基在興慶宮舉辦過邀請文人雅士參加品茶、揮毫的“翰墨宴”。也有文字記載宋高宗趙構(gòu)曾在臨安用“三清茶”恩賜群臣。到清代宮廷茶宴是以飲茶賦詩為主,此風于康熙、雍正朝皆有,賦詩是效仿漢武帝在柏梁臺與諸臣作詩聯(lián)句,共賦七言詩,每人接一句成詩,世稱“柏梁體”詩。
而乾隆的三清茶宴不同以往。第一,他從乾隆八年(1743年)將茶宴地點定于重華宮,曾諭在重華宮茶宴為后世必遵之法!笆且孕抡杂诖藨c歲,命子皇帝及廷臣等依例茶宴聯(lián)句,預(yù)顧而樂之,亦文筵所罕覯,將來世世子孫,即當遵為家法。新正撰吉于此,授簡賡吟,萬年長如今日,豈非西清佳話,我國家吉祥盛事也”。此宴至嘉慶、道光,止于咸豐。第二,乾隆的茶宴不同于康、雍兩帝,不設(shè)酒宴,只設(shè)“三清茶”為宴,并以果盒為席(清檔記載,茶膳房伺候果盒,內(nèi)裝有以白面一斤八兩、青豆面、豌豆面、芝麻、高粱米面各四兩、白糖八兩、香油五兩制成的餑餑點心)。第三,茶宴初期未定人數(shù),多為王公及滿漢大臣能詩者參宴。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確定人數(shù)18人,寓唐太宗“十八學(xué)士登瀛洲”之意。后又增至28人,“適如列宿之數(shù)”。參與諸臣為皇帝欽定。如清沈初《西清筆記》云:“新正重華宮聯(lián)句,先期南書房進綠頭簽,上列諸臣銜名,軍機大臣為一束,上書房為一束。南書房為一束,外廷大學(xué)士、尚書、左都御史、侍郎為一束,上命纂四庫全書時在館總纂總校諸臣為一束,候上擇定。近常派二十八人;蛴蟹钐嘏稍诿炌庹!钡谒,茶宴賦詩聯(lián)句題材廣泛,大到“取政治典章之大者為題”,如平定臺灣等;小到時令、節(jié)氣,如詠雪、三清茶、元宵、重刻淳化閣法帖、快雪堂帖等。乾隆三十九年,因《四庫全書》編纂完畢,并以此為題而作聯(lián)句。在沈初《西清筆記》記載“為四庫全書總裁既令概與吟宴,并以總校之翰林三人,亦
令至重華宮入宴和韻”。在28人名單中有《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和總校官陸費墀。 乾隆的三清茶宴絕非飲茶,用意頗多。 第一,君臣親近,“示惠聯(lián)情”。三清茶宴不僅是品茶賦詩,有人甚至將其看作是官場上的風向標。乾隆至咸豐時期百余年間,朝野臣工、文人士子莫不以能參與茶宴為榮,能在眾臣當中入選二十八之列,均為才華出眾、肱股之臣,是皇帝倚重之士,新春能與皇帝品茶實為皇帝恩寵圣眷之隆,也是皇帝“示惠聯(lián)情”,籠絡(luò)廷臣的手段。第二,君臣唱合,意境高雅。三清茶宴上,皇帝為首,親撰御制句,眾臣唱合按規(guī)定題目作詩聯(lián)句,結(jié)束也為皇帝御賦詩文。御制詩文載入《御制詩集》中,據(jù)記載乾隆在位期間共舉辦44次茶宴,集詩無數(shù)。此等雅事是可以流芳百世的。近代人夏仁虎曾有詩贊曰:“松仁佛手與梅英,沃雪烹茶集近臣。傳出柏梁詩句好,詩腸先為滌三清!钡谌,君臣共飲“三清”寓示“清廉”。乾隆在《三清聯(lián)句(并序)》中寫道:“遑云我澤如春,與灌頂醍醐比渥;共曰臣心似水,和沁脾詩句同真。藉以連情,無取頌揚溢美!笔侵v君臣共飲三清茶時,無須歌功頌德、恭維溢美,要借茶與詩兩種高雅之事呈清澈明凈之心!皣L以雪水烹茶,沃梅花、佛手、松實啜之”,實為世上清潔之物,吟詩作賦為言志之實,“共曰臣心似水”,也應(yīng)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說,是在教誨廷臣要做清官。乾隆的“一茶兼寫心如水”和“勤政乘時共勖誠”是對臣下和自己清廉、勤政的勉勵和自勉。第四,拜茗賜碗,手有余香。茶宴之后,皇帝頒賞諸臣,賞賜物有荷包、如意、畫軸、端硯等,由皇帝欽定賞賜物品和名次。其中最有意義的莫過于將飲三清茶的茶碗賞與眾臣。三清茶詩文碗是乾隆親自制定的,他命當時的督陶官沈陽人唐英將《三清茶》詩繪于茶碗之上燒制而成。據(jù)檔案記載:“乾隆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命唐英作瓷杯,畫枝葉、松、梅、佛手花,將詩文字擺勻。乾隆十一月初七,七品首領(lǐng)薩木哈將做得木胎畫藍色如意云,口足中身寫字盅樣一件持進,交太監(jiān)胡世杰呈覽。奉旨:照樣準燒造。將盅上字著唐英分均挪直,再按此盅花樣、詩字、照甘露瓶抹紅顏色亦燒造些,其藍花盅上花樣、字、圖書俱要一色;紅花盅上花樣、字、圖書俱要一色;紅盅、藍盅底俱燒[大清乾隆年制]篆字方款,其款亦要隨盅的顏色,欽此”。三清茶碗是皇帝邀請參加三清茶宴所賜,宮廷所制,精美珍貴,此物不僅流傳于國內(nèi),據(jù)龍云所著《錢德明—18世紀中法間的文化使者》一書中《錢德明年譜》記載,錢德明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9月23日首次與貝爾坦通訊中記載了隨信寄出禮物中有“兩個三清茶碗(三清茶詩法文翻譯)”。目前,這種詩碗在國內(nèi)如故宮、避暑山莊、臺灣故宮等大的博物館都有館藏,它記載了一段君臣茶宴賦詩的史話。
今天,我們將246年前錢德明《三清茶(今譯)》呈現(xiàn)給讀者,可以看到錢德明是怎樣將《三清茶》詩翻譯并介紹到歐洲的,這是一段艱辛的文化苦旅,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學(xué)者所作的文化交流方面的探索精神。這也說明了耶穌會士把西方的宗教帶到東方,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化引向了歐洲,為18世紀的歐洲的“中國熱”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其文化價值很值得探討。
【可悟不可說】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執(zhí)迷不悟的說說02-27
沙悟凈不悲傷_1000字08-16
《悟》優(yōu)秀學(xué)生不上學(xué),為了什么呢?04-29
悟04-28
無話可說作文09-10
悟作文04-28
無話可說了的說說05-29
【優(yōu)秀】無話可說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