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
(一)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1.合并方以支付現(xiàn)金、轉讓非現(xiàn)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 (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貸:負債(承擔債務賬面價值)
資產(投出資產賬面價值)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差額,在借方)
借:管理費用(審計、法律服務等相關費用)
貸:銀行存款
2.合并方以發(fā)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貸:股本(發(fā)行股票的數(shù)量×每股面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差額)
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權益性證券發(fā)行費用)
貸:銀行存款
(二)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會計處理如下:
對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購買日按企業(yè)合并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支付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貸記或借記有關資產、負債科目。
企業(yè)合并成本中包含的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股利進行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
(一)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的會計處理如下圖所示:
(1)計算商譽、留存收益和營業(yè)外收入
商譽、留存收益和營業(yè)外收入的確定應與投資整體相關。假定再次投資交易日和原投資交易日不屬于一個會計年度,按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
①若綜合結果為正商譽,則無需對其進行會計處理;
②若兩次交易分別為正商譽和負商譽,但綜合結果為負商譽
1>假定原投資交易日產生負商譽100,再次投資交易日產生正商譽80,
則綜合結果為負
商譽20,產生在原投資交易日,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20
貸:盈余公積 第一文庫網 2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8
2>假定原投資交易日產生正商譽80,再次投資交易日產生負商譽100,則綜合結果為負商譽20,產生在再次投資交易日,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20
貸:營業(yè)外收入 20
③若兩次投資均為負商譽
1>原投資交易日負商譽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再次投資交易日負商譽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營業(yè)外收入
(2)原取得投資后至新取得投資的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相對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的調整
關鍵點:為使全部投資按再次投資交易日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持續(xù)計算,則應將原投資持股比例部分調整到再次投資交易日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
調整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原持股比例)
貸:留存收益(盈余公積、利潤分配)(原取得投資時至新增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
留存收益的變動×原持股比例)
投資收益(新增投資當期期初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原持股比例)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1)個別財務報表
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的會計處理如下圖所示:
關鍵點:剩余持股比例部分應從取得投資時點采用權益法核算,即對剩余持股比例投資追溯調整,將其調整到權益法核算的結果。
①處置部分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差額)
②剩余部分追溯調整
1>投資時點商譽的追溯
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屬于投資作價中體現(xiàn)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屬于投資成本小于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同時,應調整留存收益。
2>投資后的追溯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留存收益(盈余公積、利潤分配)(原取得投資時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
單位留存收益的變動×剩余持股比例)
投資收益(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至處置日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變動×剩余持股比例)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剩余持股比例)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相關文章:
初級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每日一練:長期股權投資04-30
成本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的確認04-26
長期投資入股協(xié)議11-25
股權投資合同范本01-22
股權投資協(xié)議書01-26
長期預報基本觀測資料自動化處理05-02
股權投資協(xié)議書范本04-10
個人股權投資協(xié)議書09-07
投資股權協(xié)議書范本11-06
全盤會計處理流程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