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溯時間之河而上
時間像一條河。昨晚閱大學網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窗外有一首曲子沿著濕漉的街道緩緩地滑過。那首叫《時光倒流七十年》的曲子,浸滿傷感,令人無端地惆悵,感慨萬分。 這種巧合是令人感動的,像兩條優(yōu)美的曲線交互在一起,構成一個同樣優(yōu)美的形體,在風中,像花園里的甕,在艾略特的詩中哭泣。 讀普魯斯特的小說,總感覺時間才是真正的主角,人只是時間之河里的浮游生物。有一種悲哀,卻帶著更深的珍惜。 對普魯斯特來說,時間是首要的,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處于似水的年華之中,空間是相對的概念,處于一個變幻萬千的過程中間,我們在時間的流程中逐漸解體。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會重睹它們,因為重游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和少年。 我們處在過程之中。 孔夫子看見河水東流,日夜不停,曾經感嘆地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西方人也把時間比作一條河,它是從遙遠的過去,流向無窮的未來,不能停息,也不能倒退,而“現在”只不過是時間之河上的一點罷了。 日本攝影家星野道夫有一幅攝影作品,是在阿拉斯加的上空拍攝到的熊媽媽帶著小熊在冰雪大地上緩緩移動的場景。在這張壯闊的攝影作品旁邊有這樣一行文字:“我發(fā)現,我們走過的是相同的時間之河!边@行文字當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們走在這樣相同的時間之河里,在這樣一個精致和諧的園地,在各自繁忙的生活中偶爾能有交集,即使不會如星野先生所體會到的地球上的生物皆是時間的共同擁有者,所有生物也全是共生關系,但能在這個園地里走過相同的時間之河,也令人有著格外溫馨而深刻的感受! 在時間之河中,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命定的道路,一切都注定要走到盡頭,在虛空中退出,消失在毀滅里,消失在時間之中。只有永恒的“記憶”――對親人、對愛人、對朋友的那份真誠,才能讓美麗不會消失在時間之河中。 沒有岸堤能夠限制時間之河的流動――將永遠存在,所有人都必將沒入其中,它的水透明而漆黑,世界萬物盡在其中。文字中有它,音樂中有它,每個人只能在河中跋涉一次,永遠無法找到它神秘的源頭。林語堂說得好:“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恒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站在岸邊看著時間之河,帶走了什么,又帶來了什么,流速太快,看不清楚;伸手打撈,一無所獲。那就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水流的聲音。水有急有緩,河岸寬了,它就流的慢一點;河岸窄了,它就流得快一點,但不管怎樣,它總是勇往直前,毫無怨言。自始至終,從來沒有責怪過河岸的外形。只是取合適的方式,不斷向前。前進,始終是主題詞。 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是一樣的24個小時,不會多一秒,也不會少一秒,但由于每一天所處的位置不同,于是便有了不同的價值。 我從書本中醒過來,回到了籠罩住我的時間里。墻上的鐘表靜靜地走動著,仿佛時間與它無關?烧沁@些鐘表把渾圓無盡的時間,分割成以秒、分、時命名的單元。生活因而有了規(guī)律,有了節(jié)奏。 人永遠生活在時間之內,卻永遠對時間陌生。 時間在鐘表上不停地走動著,卻永遠留不下痕跡,我們看到的只是和哲人面孔一樣理智的阿拉伯數字。但時間又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時間包含著神秘莫測的一面,它亙古如斯地存在著。 每個人對時間的感覺都不一樣,每一個時代也是如此。 其實,時間的痕跡無處不在。小到一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大到一座郁郁蔥蔥的山巒變得寸草不生,只要留心,并不難發(fā)現,我們只是在時間的皮鞭驅趕下,因行走的匆匆而忽略觸摸那些痕跡,當我們無意中觸摸到時間的時候,又往往因時間的過分嚴酷而不敢正視。 大地上的人們熱情地歌頌時間,大地上的人們盲目地相信時間。 從時間的痕跡中我們可以看到物換星移,也可以看到滄海桑田。既可以看到一個嬰兒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也可以看到一位明眸皓齒的少女變成枯槁的老婦。在時間中我們漸漸老于世故,時間帶走了我們曾經的天真。 人類有怎樣的過去?為回答這一問題,科學家研究出一系列可以將遺跡年代還原的技術,從化石到宇宙大爆炸后殘余的背景輻射,來者不拒!通過14C測年法、古地磁法、年輪法等技術,結果越來越精確,這證明在時間之河中溯流而上絕非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地球的年齡到底有多大?發(fā)掘出來的各種化石是什么年代的?當這些涉及探索過去的問題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是否有辦法可以將歷史從遺忘中解救出來?幸運的是,科學提供了可以再現某個逝去年代的工具,只要它留下蛛絲馬跡,我們就可以一查到底。 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設想各種各樣的年代推定方法,努力讓那些古老年代遺留下來的東西能夠“開口說話”,這樣便誕生了年輪法、地磁法、放射性同位素鑒年法等。就是借助這些方法,歷史得以清晰重現。 追溯歷史的想法并不久遠 永恒的重復,這就是若干世紀前人類對于時間的看法。在當時人們的思想里,時間是沒有起點的,他們將它看作永存,在永恒不變地重演?傊,大自然被永不停止的循環(huán)所掌握,日夜交替,四季輪回,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17世紀中期,丹麥人尼埃爾?史蒂森創(chuàng)立了研究地球年齡的測定地層分析法――地質學,但要等到20世紀,拜放射現象所賜,年代推定科學才誕生,科學家第一次擁有了一個絕對的精確計時。1946年,美國化學家威拉德?弗蘭克?利比研究出一項新技術,主角是一種剛剛被認定的同位素,其特征時間令人稱奇地與人類演化的階段相一致。14C的革命從此開始…… 劃時代的一系列方法 在測定一個物品的年代時,僅僅仔細研究挖掘地點和地質樣本是不夠的,科學家還必須保存該物品周圍所有可利用的痕跡、檢測其所在的位置等,正是通過交叉參考各種數據,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或考古學家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夠令人滿意地、精確而可信地斷定目標物品的年代。 除了大名鼎鼎的14C及其他放射性鑒年法外,還有多種年代測定法,適用于各種不同情況,如年輪法、古地磁法或古代地磁測定法、光譜分析法等?傊,為了準確地還原宇宙、地球和人類的歷史,所有年代學數據相輔相成,不斷地豐富著我們的時間刻度,一視同仁地追溯著歷史的不同時段,只是為了將我們從歷史遺忘中解救出來。 時間之河在我們的身邊流淌,不斷賦予我們勇氣、智慧和經驗,也在不斷索取我們的青春、精力和熱情…… 沒有什么力量能夠留得住時間,沒有什么力量能夠止得住時間之河這奔涌不息的波濤……
【溯時間之河而上】相關文章:
溯漢字之本源覓識字之幽徑05-01
清明上河園09-23
夢境上壩河05-04
河童之夏作文11-11
清明上河園作文02-27
清明上河園 -資料03-13
清明上河園作文02-26
清明上河園游記03-07
皮爾斯溯因推理探析04-29
游清明上河園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