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后感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0歲如果是最美好的年華,那這本書會告訴我,20歲,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無奈。同時年輕的我們有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這部由村上春樹所寫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是那樣的平緩舒雅,動人心弦,卻有這淡淡的悲傷。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這或許是個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淚水撫平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清晰,這就是一種感動。
故事中的渡邊僅僅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說他平凡因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善有惡,有著自己的追求,在名著中摸索著世界,在枯燥的大學生活中完善著自己,同時幫助著自己所愛的人,他也并非完美,一樣會以別人的缺點當作笑料,去諷刺別人,挖苦別人,在風月場所中發(fā)泄著自己的欲望,也許他是浪蕩,也許是文化的差異,他放縱著自己,當同時他有著對愛情熾熱的追求,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卻對這些漠不關心,他追求的是自己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真實的自我。如果對直子的愛是一種關愛,而對于綠子的就真的是一種感覺·,對愛的感覺,生活并沒有讓他做出什么抉擇,但是自己卻不得不受到束縛。
在與直子相遇之前的那些文字我所能感受到的是一個少年的困惑,對生活,對未來,對愛情,因為不懂得所有者許多荒謬的人生哲理,而這與我們十分相似,迷茫,疑惑充斥著生活的各個角落。與直子的偶遇就像是命運的邂逅,重新勾起對高中時代的那些美好,快樂以及痛苦和災難。木月的死亡不停歇的籠罩著他們,也許渡邊的感覺是痛苦,而直子更多的是絕望,木月的死對直子之后的死也是一種反射,同事都是對渡邊人生的沖擊,沖擊著他的成長,成熟。
直子她本人甚至她的影子幾乎出現(xiàn)在了每張照片里,且總是平衡了一些原本突兀的內容。于渡邊君,直子是他的最愛;木月是第一個讓渡邊君感覺生死的人,而正是直子維系起了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玲子在這組"照片"中的介入更與直子密不可分;至于綠子--渡邊同樣傾心的女生,由于有了直子而真正地突出了自己的個性特征;就連"敢死隊"--與渡邊住一寢室的有潔癖的男生,他那些生活軼事也因為搏得了直子的笑聲而顯得越發(fā)有趣。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直子,多數(shù)人會選擇"精致"。于一個真正的女孩子而言,這應該是個很不錯的形容詞。直子的外貌有如芭比的精致,內心則精致的如一個瓷娃娃,敏感而又脆弱。直子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她溫暖的笑容,而到了最后,當上帝成全她的時候,才體會到,這笑容怕是直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吧。直子有沒有真正愛過渡邊是整本書留下的一個懸念。直子對渡邊的感情應該是源于內心的一種依賴。而她在自殺前告訴室友自己對渡邊一往情深,實則是表現(xiàn)出了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的恐懼。直子幻想能生活在烏托邦式的地方,而這在物欲橫流的世界是無法企及的。所以,直子可能并不屬于這個世界,她的最終選擇興許是唯一能讓她解脫的方法罷。
較之精致幽雅的直子來說,綠子是鮮活的,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是很現(xiàn)代的。直子是屬于過去的,而綠子是屬于現(xiàn)在和將來的。綠子是一個突破傳統(tǒng)的女性,這同她的成長道路有關。在滿是千金小姐的貴族學校中學習的經歷打造了她叛逆的個性。事實上,綠子的個性不得不說是有些男性化的,而這多多少少也是吸引渡邊君的原因所在。
兩個女孩,兩個世界觀,兩種生活,兩種結局。
文章結尾,綠子問:你在哪里?而渡邊卻無法回答,這是哪里,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的生活到底在哪里,那里的是真實的那里是虛假的,其實這些疑惑現(xiàn)在的我還無法找到答案,文章本身就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疑問。也許這些的疑問就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尋覓,這些能解答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所需要的感受與自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那種日子,同時也是年輕一代人的真實的心里寫照,尋找,摸索就這樣成為了生活中的關鍵。
永澤和初美在文中筆墨并不是很多,但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初美喚醒了渡邊身上的一部分,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一種無法在現(xiàn)實世界中實現(xiàn)的憧憬;永澤或許是渡邊在潛意識中有些羨慕而在實際生活中不屑一顧的人物。
故事中有很多大膽的描寫,直子與渡邊的種種,而這些也偏偏寫出了直子的那種性格,寫在感受直子的心里的悲傷和凄慘,在直子身上能幻想出她的那種美好,卻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屬于一種現(xiàn)實的幻想,所以他只能被安置在那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可在這個世界中是做不到真正的與世隔絕,所以在浪潮下我只能選擇無能為力,現(xiàn)在給不了美好一分棲息地,可不同的綠子完美的在這個世界里享受著自己的快樂,她能在所謂的丑惡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歡樂,他充滿活力。樂觀向上,可是生活一樣在無情的蠶食著她,父親的死,一個人的生活,但并沒有改變著她,他像是一道陽光,給了渡邊溫暖和對生活的美好。
村上春樹在文中有許多獨到的感受和見解,這些話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是現(xiàn)在卻能直擊自己的靈魂,感受著那種震撼與魅力。
我漸漸能意會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實。--《挪威的森林》
這類的詞句很簡潔,但是很真實,也很深刻,如同說的那樣不等于接近事實,事實是什么優(yōu)勢什么樣的,即使有過的深刻些難以體會到,我們總是徘徊在事實的周圍,不輕信許多真諦,而這樣就是年輕,就是輕狂,我們會自以為的當作事實來處理,因為我們敢,所以我們迷茫。
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當現(xiàn)實折過來嚴絲合縫地貼在我們長期的夢想上時,它蓋住了夢想,與它混為一體,如同兩個同樣的圖形重疊起來合而為一一樣,F(xiàn)實與夢想總是這樣與現(xiàn)實緊密不分,渡邊,綠子,直子,每個人都在這個漩渦里糾纏,嘗試,無論是得到還是得不到的,都在不知道為何的在做,渡邊是清醒的,我覺得他也是迷惑的,在玲子那里的他真實的看到了自己的一些東西,渺小而且無助,可是渡邊還是在抗拒,因為年輕,因為他還活著。
我曾經看過一篇對書中音樂的理解,這樣寫道:小說中的人物可以說都是音樂風格的隱喻,永澤的放蕩如同瓦格納,初美的古典如同宗教音樂之神圣,直子的古典與壓抑如同勃拉姆斯,綠子的搖滾性格,襯托出渡邊的猶疑品質,而這個品質,恰好是東方人的中間傳統(tǒng)。比如小說中提到直子,除了喜歡渡邊推薦的比爾,埃文斯,更鐘情于勃拉姆斯的交響曲,鋼琴,與大提琴,似乎也預示了她本身壓抑的本性。勃拉姆斯一向被認為是以古典的壓抑著稱的。音樂的隱喻還可以映射到文化層面,直子與綠子兩個人物,在渡邊心中的地位,暗示了日本民族對待自己古典壓抑的傳統(tǒng)和漂放現(xiàn)代的西方搖滾的態(tài)度。小說結尾處,鈴子演奏的五十一首曲子和后來的自然主義行為之間,其實有著一種聯(lián)系,后者是前面鋪墊的自然結果,歡樂送葬的隱喻,似乎是用更有生命力的西方音樂同日本的傳統(tǒng)告別。如同文中所寫到的那樣,音樂作為小說的題目,襯托,乃至于線索,他在文中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音樂貫穿著故事,也貫穿著角色,貫穿著他們的命運,為他們的不同的走勢做著不同的見解和思考,在最后也給我們留下太多的懸念。
這就是一本書,一個故事,一些許的感動,一點點的憂傷,和無盡的思量。村上春樹,用他的筆尖營造了這些美好還有太多太多的感慨。他制造了一個幻想一個奇跡,讓讀者們釋放著心中的壓抑。就是這樣締造了一個現(xiàn)實的奇跡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相關文章: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09-25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01-07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03-30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04-28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03-22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范文04-14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4篇03-23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 (精選26篇)09-30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5篇03-22
讀挪威的森林有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