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帶一本書去巴黎》讀后感(二)歷史的細節(jié)
林達的文風,確實是獨特的。黃仁宇說他的歷史觀是大歷史觀,用他的歷史觀可以解讀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相比之下,林達則是善于從細節(jié)出發(fā)的微歷史觀。從歷史中挖掘細節(jié),從細節(jié)中品味人性,從人性中推演歷史。整個歷史就是人類自我認知、自我提升的過程。這么說其實比我們從政治課本里學來的現實很多。歷史是以一定的規(guī)律發(fā)展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聽起來跟沒說一樣,前半句是無神論,后半句似乎又到了有神論去了。 林達的書特別注重細節(jié)。這種細節(jié)首先是真實,其實是有趣。細節(jié)之下,方是大道理。林達對細節(jié)的描述幾乎到了繁瑣的地步,而思想灌輸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只聽過巴士底獄,可是我們不知道當巴士底獄被民眾攻下之后,里面之勢關押了七名罪犯。這個故事太小了也太怪誕了,我們的歷史書根本不會寫。這個有點像你奉命從惡魔手里救公主,而你順利攻入惡魔的城堡,聽到公主正在惡魔的身下發(fā)出“雅蠛蝶”的淫聲浪語。這確實有點尷尬。但我們從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里可以知道,法國的民主進程是大幕漸漸拉開,巴士底獄,這個作為權貴壓迫底層人民的工具已經漸漸失去了它的意義。書里面的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很多很多。林達書寫的伏爾泰幾次被法國國王驅逐,甚至被投入巴士底獄。這些細節(jié)我們都可以仔細品味一下。首先,伏爾泰作為一個貴族,經常對法國的政治體系進行口誅筆伐。不光是伏爾泰,當時存在了一大批貴族都在聲討這個體系。把這些貴族比作樹冠,那么他們從樹根汲取了養(yǎng)分,然后做起了砍到大樹的事情來。那么思考一下,法國能不能就這樣完成自己的救贖,而避免大面積的流血和復辟與反復辟?其二,伏爾泰被驅逐甚至投獄,但他始終沒有被處死。一死百了,讓你永遠閉嘴豈不是更好?國王不但沒那么做,反而縱容他在社會上層的各種社交活動上到處宣揚他的思想,即使后來被投入監(jiān)獄,國王也默許著給他一個“保外就醫(yī)”,給弄出來了。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認為,路易十六是想改革的,但改革的尺度和速度他難以把握。畢竟這是一條自我毀滅的路。細節(jié)賦給了冰冷的歷史以血肉,讓它生動起來。如果我們粗看歷史,那么把國王送上絞架,就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其意義也在于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的覆滅。但這背后,把國王的孩子,特別是還不懂人事的孩子殺死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表述這段歷史?代表了封建專制、壓迫人民的國王尚且不會對伏爾泰等人誅殺,代表新時代和正義的革命卻給國王來了個慘無人道的誅滅九族。歷史真是經不起推敲。歷史學家常說,以史為鑒。如果為鑒?簡單說不就是避免歷史上做錯了的,重復那些作對了的么。對細節(jié)的鑒別,特別是對看起來荒誕的細節(jié)的思辨,才讓我們對于未來作出更好的選擇。 回到宋朝。蘇軾跟王安石在政治上的一對死敵,無論誰把持了朝政,都披著清君側的外衣給予對方不公正的打擊。而當兩人卸下官職離開朝廷,蘇軾路過王安石老家,倆人把酒言歡,政見的不同豈能隨意的轉嫁為個人的恩怨?再轉到美國,小亞當斯跟杰弗遜兩人因為政見不同結束了友誼和經典政治的時代,各自拉起柳子,搞起了競選。人身攻擊有,詆毀謾罵有?僧攦扇穗x開政界,想著法子的重歸于好,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通信。這個漫長的時間和空間的穿越,似乎有了非常好的契合點。歷史長河漫漫,泥沙俱下,平淡如水,往日的廝殺爭論早已飛灰湮滅。在這些泥沙之下挖掘細節(jié),才看得到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帶一本書去巴黎》讀后感二歷史的細節(jié)】相關文章:
帶一本書去旅行03-02
帶一本書去旅行12-07
帶一本書去旅行05-27
帶一本書去旅行作文04-22
帶一本書去旅行小升初作文12-11
帶一本書去旅行14篇[必備]03-06
show...to...帶..去..05-04
最適合帶父母去旅行的10個地方05-13
帶學校去手機檢討書范文(通用7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