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2011
2011年 11月14日 星期一 晴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是一本好書。
我讀了該書,我對其中的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和第九十七條建議——《怎樣教育孩子熱愛勞動》感觸頗深,在此,我就談?wù)勛约旱淖x后感受。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是啊,我們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yè)、課后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wù),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學術(shù)著作。使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chǔ)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chǔ)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平時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恒地讀書,讀不同類型、各方面知識的書籍,不斷地補充我們的知識的大海。因為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guān)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因此,我總是對自己說: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閱讀能豐厚教師的文化底蘊;閱讀能增長教師的職業(yè)智慧;閱讀能滋潤教師的精神生命。所以我要時時提醒自己要抓緊時間多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怎樣教育孩子熱愛勞動”這條中提到“而真正的幸福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創(chuàng)造,在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他和孩子們用勤勞和智慧建起了葡萄園,而這些學生到了青年時代都走上了獨立的勞動生活的道路。因為在小學時期播種的探索的種子,在學生后來的生活中發(fā)育成了豐碩的果實,在他們的意識中對于土地、植物和在土地上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懷著熱烈的眷戀之情;厥卓纯次覀兊暮⒆樱F(xiàn)在過著“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有辛勤的勞動付出,他們不會體會父母的艱辛,不懂得來之不易的道理,更何談創(chuàng)造呢。對于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熱愛勞動,值得每位教育領(lǐng)導者,每位教師,每位家長深思。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時至今日,它仍像甘泉雨露,滋潤著一個個干涸的靈魂。書中的建議如同一條條歡快清澈的小溪,匯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13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4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2-02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3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7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8-2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27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