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開半夏 后記(讀后感)
后記寫完最后幾個字的時候,北京下起了雨,外面有些冷,我心里也有些冷。
從開篇開始,我想大多數(shù)人就讀到了悲劇的味道,我沒想突兀地設計圓滿,引用蘇彤的話,圓滿這兩個字奢侈的可笑。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在2005年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發(fā)表過一個長篇小說,叫做《弟弟,在愛我一次》,那就是這篇小說的前身。
但是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花開半夏》與《弟弟,在愛我一次》是完全不同的,除了主要人物關系我沿用了下來,兩篇文字幾乎沒有一句話是相同的。之所以做了這么大的改動,還是因為這個題材。
《花開半夏》是根據(jù)一個真實案件改編的,雛形來源于我學生時代看的一本雜志,那本雜志里有一個寄信欄目,就是可以把寫給其他人信,在雜志上公開發(fā)表。我看到的就是一封20歲左右的女孩子寫的信,收信者是個已故去的男孩。字里行間能看出來,那個男孩是個少年犯,在一起涉黑案件中被傷害致死。因為男孩比女孩小一些,所有女孩叫他弟弟。最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女孩說,弟弟,你答應我一定回來的,你忘了嗎?
當時看完這份信我很欷歔,還特意寫了篇風花雪月的短篇,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同學間傳閱,名字就叫《在愛我一次》,那就是我寫過的第一篇小說。后來到了2005年我重新起了筆,為了紀念我最初的文字,我就用同樣的題材擴充成了《弟弟,再愛我一次》。那會兒我只看中了這一段凄美的愛情,因而表現(xiàn)的也是愛與命運的主題。
但是到了今年,當我重新回想這個的時候,我有了不同以往的想法。
不管是雜志里的男孩女孩,還是魏如風和夏如畫,他們的愛情之所以成為悲劇,是因為涉及了少年犯罪。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嗎?年紀那么小也會做這樣的事嗎?
我要說,有,真的有。
少年犯罪是一件灰暗且令人惋惜的事,但是它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看過《匆匆那年》的朋友應該都會記得,我在里面寫了一個少年犯罪的案子,男孩李賀在與社會青年的斗毆中被彈簧刀扎中肝臟,死在了學校門口。這也是個真實的故事,是我上初中時同區(qū)的一間學校的事。我有個朋友和死者還很相熟,他甚至告訴我,那天下午打架之前,死者也叫他去幫忙來著,但是恰巧他有事,就沒過去。結果第二天,就傳出了那人的死訊。后來我問他,如果你那天沒有事呢?你會去嗎?他遲疑了一下,點點頭說,回去吧,誰也想不到他會死!
少年時代誰能想過會直面死亡呢?可少年犯罪就是這樣,在想不到并沒準備的時候突然發(fā)生。
《花開半夏》并不是一部說教的小說,我還是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很認真地講一個愛情與命運糾葛的故事。我要真切地描繪愛情的悲慟、命運的無常、人性的懦弱、法律的桎梏、罪惡的救贖。
在這個故事里面有四個少年犯,阿福因淫欲種禍,阿九因貪欲種禍,程秀秀因輕狂種禍,魏如風因年少種禍,四個人的罪構成了整個故事,一步步地決定了最終的結局。
然而他們每一個人在最初都不是那么想的,阿福只是喜歡著夏如畫,阿九只是想掙大錢,程秀秀只是想得到魏如風,魏如風只是想和他姐姐永遠一起過下去,他們都不是為了犯罪而去犯罪,但是他們卻都做錯了選擇,走錯了路。
其實像他們一樣的年紀,我們每個人都犯過錯,輕則口頭批評、寫份檢查,重則請家長、警告處分。但是少年犯罪要怎么樣去判罪呢?我覺得所有的量刑都很難準確的裁決。因為社會的壓力無法衡量,法理的淪陷無法衡量,心里的痛苦無法衡量,年華的錯落無法衡量,未來的灰暗無法衡量。
而所有的這些必然凝結成唯一的結果,那就是人生悲劇。
在故事的最后陸元問蘇彤,他們后悔過嗎?蘇彤回答,他們還沒來到及后悔。我因此心疼他們,因為他們來不及了。所有的青春和愛情都是美得,而魏如風和夏如畫美得太過殘忍。他們很努力地想要幸福,也曾經(jīng)幸福過,只是沒能一直幸福下去。
生如夏花,但他們卻只花開半夏。
現(xiàn)實中的幻夢,幻夢中的現(xiàn)實。純愛中不該有原罪,判罪后我們都應救贖。我希望再也不會有魏如風和夏如畫來令人感傷。
九夜茴
2008年冬于北京
【花開半夏 后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花開半夏作文02-26
花開半夏的句子05-29
作文 花開半夏05-07
作文 花開半夏05-06
花開半夏,人生淺夢酣然散文05-02
花開半夏,光陰如蓮散文隨筆04-27
花開半夏,情暖三生散文05-01
花開半夏-讀后感04-25
半夏的意思, 半夏的解釋04-30
后記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