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暑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新生暑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視覺傳媒 林子昂
歷史是什么?歷史就是那些餐臺斷瓦,古廟荒冢么?就是那些在博物館里展覽發(fā)黃的書么?
不是,絕對不是,讀完《萬歷十五年》,覺得歷史其實很精彩。
萬歷執(zhí)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謂是內憂不止,外患不斷,他從祖輩接手的不過是一個爛攤子而已,不是叛亂就是入侵,中間連口氣兒都不喘,軍費激增,國庫難支。因為前十年有張居正,后十年有申時行。
張居正最為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是個理想主義者。事實上,他前過于強勢完美的形象和死后過于詆毀的評價都主觀色彩過于濃厚,這只能是那個時代道德強調過于極端,對人(性xìng)缺乏考量的一種印證。他獨裁的時代,其對官員的治理和對君主的扶助,以及死前未能有時間完成的財政稅務制度的改革,均顯示他對時事的觀察和把握能力,以及對政治經濟事務有效處理的能力。但是,作為這樣一個官員,他也會玩弄權術、貪一污受賄、沉迷美色,放眼古今,并非罕見。
申時行對整個文官集團治理的現實,看得比張居正更為深刻,作為一個老官僚,實用主義者,先保證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所以他所處理事物無不以調節(jié)者和事老的形象出現。他無意于改革,卻廢
除前任張居正一些苛刻的政策,并著力于穩(wěn)固當前政治局勢。
而在明代作為普通的官員呢?
明代開國皇帝為了防止當官的能為民服務,不搞貪污,明代的官員其實拿著微薄的工資。造成官員乃至于士紳對人對己的普遍雙重保準。對官員清廉的過度要求,造成的結果僅僅是官員們在形式上的清廉,事實上,貪污之風盛行,甚至差不多被整個社會所官員默認。此時的道德標準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大家相互攻擊、扯皮、扯淡的武器。任何人乃至于當時的張居正面對來自于道德方面的攻擊,都不可能承受其中的精神壓力。而所主張的人性善之說,最終的結果不過是縱容人性惡的那一面而已。而朱熹“滅人欲,存天理”之說,也不過是《道德經》里面,虛齊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變種而已。
作為剛進入大明王朝的初出茅廬的讀書人來說,由于個人的力量過于微小和初入權利機關“人生地不熟”,為了尋求安全感,大多數人尋找自己同鄉(xiāng),這些以同鄉(xiāng)同地結識的人結成一些集團,謀取共同利益,慢慢的形成了黨派。講到張居正時,書中說他任人唯親幾乎是無從選擇的,因為他面對數萬人的官僚隊伍,沒辦法考核和選擇,只能選用自己了解的人。而那些沒有“熟人”的官員為了追求“進步”,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法,對同事,領導,皇帝身邊的“紅人”賄賂,逢年過節(jié)“孝敬”他們。當然他們是不會自己掏腰包的,那么他們“孝敬”的錢是哪兒來的`呢?當然是從底層老板姓哪里搜刮來的。為了自己的仕途,而不惜代價榨干老百姓的“血肉”。
這本書寫的雖然是萬歷十五年,其實這也就是明代的縮影,明代又是整個古代封建社會的縮影,中國歷史奇妙就奇妙在,它是由無數輪回組成。驚人的相似性是最富戲劇的內容。于是在中國的官僚體制中,黨同伐異、相互攻擊和權謀妥協。臺上投票握手,臺下踢腳,表面上看波瀾不驚,小民仍頌之為人民公仆,斗爭是永遠無從與聞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币粋國家就像一塊機械表,要想強大,并且準確無誤的運轉沒有統一政令的“大齒輪”是不行的,當然還需要其下大大小小官員的“小齒輪”一起運作才行。反觀當下無數“大老虎”被揭露,無數大大小小官員,利用職權為自己,為朋友,為親戚,謀權,斂財,開后門,無視國家法制法規(guī)。這樣官員怎么能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公仆”?不僅損害人民的利益,更是妨礙了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性。
【新生暑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大學新生讀后感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8-24
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01-10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8-01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1-18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5-26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1-01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4-22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3-07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