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精選1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論語有感1
有一本好書叫《論語》,有一種事業(yè)叫“治天下”,于是就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以前讀《論語》,是希望語文考試不失分,F(xiàn)在讀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亂世,他的成長背景是平凡而貧窮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夾擊之下,孔子卻激發(fā)了生命的潛能,乃至成為“圣人”?鬃拥难哉摷靶袨,并無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會產(chǎn)生讓人滿意的效果。
孔子親自教導的學生,自然成為《論語》的第一代受益者。學生們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人格的轉(zhuǎn)化與提升可以達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悅誠服,且愿意隨從孔子周游列國。甚至到了孔子辭世之后,眾多弟子還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喪三年,回憶與講述老師的教導,于是也就有了傳世的《論語》。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進展。如果人生只是一個平面的過程,由生到死,那樣的人生非常無聊且毫無意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會消逝無蹤。人生惟一不會失去的,乃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潛能,實現(xiàn)自我的要求?鬃泳褪怯伞爸钡臐撃荛_始,開拓心靈及視野,讓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開發(fā),從一個平凡的人演變?yōu)槊靼子钪嫒松牡览砑笆姑私庾约涸跁r代中所特有的意義,再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得其樂。
孔子這樣的人并不是神話,而是可以達到的具體表現(xiàn)。人生意義的重點不在于人是快樂的或痛苦的,而要看個人是否能善用機緣所帶來的挑戰(zhàn),讓自己成長。人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能讓自己的人格成長。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情況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結(jié)束時,卻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每個人都在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不斷作出選擇。
《論語》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東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人的一生中,很多時候是因緣而聚,緣盡即散。聚聚散散,身不由己。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是很可惜的事實。人生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辰八字,無法選擇種族、國家、文化傳統(tǒng),無法選擇成長的經(jīng)驗。如果連朋友也無法選擇,那么這一生剩下能選擇的實在很有限了。人的價值在于以某種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強。人生有許多無奈,但所有的無奈都比不上與和諧生存相去甚遠。交朋友要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且不要對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結(jié)識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朋友少一些不要緊,尋覓不到完美無缺的朋友也不要緊,要緊的是相知投契、和諧相處。
讀《論語》后,不免捫心自問,人的一生的`目標是什么?我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覺悟自己是一個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選擇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選擇應該往哪里發(fā)展。自我選擇來自于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必須考慮人類共同的追求途徑——真、善、美,以及個人特別的途徑——志向與興趣。我覺得,應該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滿足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又能夠接近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具體說來,就是努力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充分實現(xiàn),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復雜,更混亂。故此,人只要活著,就有一個內(nèi)在的使命,這使得他在世間任何地方都不會覺得很委屈、很貧困、很失意。其實,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斷的名利權(quán)位,種種所謂得意或失意的價值判斷,對于內(nèi)在自我的實現(xiàn)都沒有必然性。人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社會意義上的,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難以選擇的。人生在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世界——內(nèi)心世界。所謂向善,當然不是抽象的虛無的,而要放在人與人的具體社會關系中來衡量。所以,儒家思想還是入世的,關懷人世的,是以人作為中心來思考的。
讀《論語》,批判地領悟儒教思想,也會產(chǎn)生一種使命感,自覺有一種責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邊的人。單單從這個意義上說,《論語》就堪稱一本好書,它讓我自省自律,讓我更好地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立足社會。
1、德不孤,必有鄰!墩撜Z·里仁》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4、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薄墩撜Z·八佾》(盡善盡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論語·衛(wèi)靈公》
7、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
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墩撜Z·雍也》
10、巧言令色,鮮矣仁!墩撜Z·學而》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里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墩撜Z·衛(wèi)靈公》
1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15、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墩撜Z·泰伯》
1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墩撜Z·衛(wèi)靈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1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里仁》
20、君子不器!墩撜Z·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
22、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墩撜Z·憲問》
23、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
2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墩撜Z·學而》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為政》(溫故知新)
27、朝聞道,夕死可矣!墩撜Z·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墩撜Z·子路》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3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憲問》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33、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墩撜Z·子張》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墩撜Z·為政》
3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墩撜Z·述而》(舉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墩撜Z·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墩撜Z·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41、當仁不讓于師!墩撜Z·衛(wèi)靈公》
4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墩撜Z·子路》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墩撜Z·為政》
4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墩撜Z·顏淵》
4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墩撜Z·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墩撜Z·雍也》
49、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殺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墩撜Z·學而》
讀論語有感2
我來到讀書會已經(jīng)一個月了,每次都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和大家學習《論語》,分享各自的經(jīng)歷與心得,這些就像純凈無雜質(zhì)的溫水,不斷注入我心中的杯子。
最近讀到《學而篇第一》的第四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小學時就已經(jīng)知道這則了,但知道歸知道,根本談不上真正的了解和體會,但通過讀書會,便有了自己更深的感悟。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而自省可通過三個方面:忠,信,傳。通過讀書會,我對于「忠」和「信」有了新的理解。
「忠」和「信」同屬于儒家強調(diào)的「八德」。盡己之謂忠,這是盡心的態(tài)度!钢摇棺,心上一個中,便是懷著一顆「中庸」的心,不偏不倚。不偏,不偏離自己的初心,堅持自己一開始所堅持的始終不變;不倚,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便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力量,或許就是責任和擔當。做到這兩點,便離「忠」很近了;那何為「信」?以實之謂信。一是對己,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根細刺,那是難以暴露的私欲和雜念,不僅別人看不見,連我們自己也很難找到,這就需要我們抱著很大的勇氣去揭開自己的心并找到它;二是對他人,這也要分為兩個方面來談,首先是我們自身對于他人的信,懷著誠心、講誠信,便是「信」的第一步;其次,是看清他人的虛實,就如學長在讀書會上所說:「看人就像看浪花一樣,不僅要看見海面上不斷迭起的波浪,還要看見浪花下的那片海!箍辞逅藢嵸|(zhì)的內(nèi)心,分清誠偽虛實,也是「信」的一部分。
于這一則,另一個讓我深有感觸的是「自省」。就像前文所說,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根刺,反省便是那個揭開內(nèi)心尋找它,并將它連根拔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確很痛,因為我們總是把眼睛放在別人的身上,看得見他人的是非對錯,卻覺察不出自己的問題。我有自省過,我知道那種需要將一切都放下、不斷揭開內(nèi)心不敢暴露的`陰暗面,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并承認它、正視它的感受。或許由于自己并沒有那么大的勇氣,我也很久沒有觀察自己的內(nèi)心去尋找那根刺了。學姐說:「自省是一個過程,是需要不斷努力與反復的過程,可能很快便發(fā)現(xiàn)自己改變了,但也有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與磨練,但是只要堅持下去,最終會變得更好。」
很感謝當時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來到讀書會的那個自己,《論語》讓我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身的渺小與脆弱。我知道自己現(xiàn)在心中的那杯水沒有很多,但通過不斷注入,總會有醍醐灌頂?shù)臅r刻。
讀論語有感3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論語》被一代代的人們誦讀、詮釋、感悟、借鑒……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論語》。遠離了電腦電視游戲,感受著《論語》的無窮智慧和思想哲理……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確,《論語》的字里行間,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與做人的道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說,當然讀書至關重要,其中自然也有個重要問題就是人為什么要讀書,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什么理呢?首先要明白人倫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讀書修身,成為君子,這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在自省也!彼拖褚幻婢娨粯訒r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以他(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diào)整自身,強化修養(yǎng),取長補短。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每人都面對不同的壓力,產(chǎn)生不盡的煩惱,因而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自己在學校表現(xiàn)怎么樣?回家有沒有跟家人問好?老師教的'內(nèi)容,有沒有認真溫習?如果我們每天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我們每天都會不斷進步。
同學們,去讀讀《論語》吧,它是國學的經(jīng)典,是智慧與思想的精華,它可以帶你去領略經(jīng)典的美妙,它會讓你終身受益!
因為文字年代久遠的原因,我在初接觸這本書時,也覺得十分枯燥乏味,一個小學生怎會喜歡這種東西呢?但隨著逐漸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那是一座多么豐富的寶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先賢的智慧,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催你上進,給你啟迪,讓你拓寬思想的視野,感悟生活的真諦!
讓我們與經(jīng)典有約,與圣賢為友,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讀論語有感4
兩千五百年前,圣人孔子與弟子們一起開啟了中華文化的強大之夢。他歷經(jīng)滄桑,飽嘗憂患,卻始終堅持對清平政治的追求,對苛政暴君的批判,對傳統(tǒng)美德的固守。
讀《論語》,于己受益匪淺?鬃铀枷胍粤⑸頌槌霭l(fā)點,希望我們具備君子的高尚品行,以禮束己。誠如孔子所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千年前,他就曾教育弟子,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后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扇缃,有多少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啊!再如當今社會有太多人抱怨無人賞識不得重用,那么如果讀到《論語》中“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之言,相信你定會懂得只有努力做好自己,才能成為值得別人尊重甚至信任乃至重用的人。讓我們重讀《論語》,以禮束己,爭做君子。
讀《論語》,于國將和諧安定。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薄昂汀笔侨寮宜貏e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而曾子覺得,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和諧是一個國家想要發(fā)展的必然前提?v觀古今,戰(zhàn)亂頻發(fā)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強大的,法律制度混亂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富強的。和諧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要求,法制健全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前提。只有做到二者相融共生才能擁有穩(wěn)定的國家!傲址艈柖Y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共者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边@則孔子像弟子解釋了“禮”的本質(zhì)——儉。放在現(xiàn)今,可以理解為“廉”。對官員來說,“廉”是執(zhí)法鐵律;對百姓來說,“廉”是公正標桿;對國家來說,“廉”是立國之本。因為自古以來,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都無法擺脫“勤由節(jié)儉敗由奢”的定律。只有堅定公心,不貪圖名利,人民的生活才會幸福,國家才能安定富強。
《論語》的思想早已滲透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當中,不僅影響著我們每一個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更傳承著中華數(shù)千年的文明。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走進《論語》,去見證孔子那堅韌的人格、“仁者愛人”的胸懷、好學不倦的品質(zhì)、言必信行必果的處事原則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氣概。
讀論語有感5
漫漫年華已在彈指之間悄然流逝,唯有一部部經(jīng)典未被時光的流沙覆蓋,仍散發(fā)著光芒。在閱讀越來越呈現(xiàn)碎化片的今天,經(jīng)典仍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讀《論語》,帶給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拥脑掗_辟了我學習和思考的道路,使我開始探究世界的奧秘!皽毓识拢梢詾閹熞印。孔子的告誡教會我復習和感悟的道理,使我開始溫習和深深感悟!叭∥嵘頌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的一句話使我懂得反省自身,既傳則習,在學習上不斷反省,以求得更大的進步。
《論語》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教會我修養(yǎng)自身,從而也能夠使我獲得提高自我的喜悅。“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輕巧的一句話教會我要寬容,需要培養(yǎng)廣闊的.心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簡單的一句話,告訴我做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不需要不懂裝懂,而是要不恥下問,否則只會貽笑大方。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笨鬃右苍鴰煆亩嗳,而他的?jīng)歷也印證了這句話。我從中學習到要向身邊的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和改變自身的缺點。
《論語》教會我要承擔責任,這也是一種喜悅!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贝嗽拺俏覀兦嗌倌甑淖毅。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前路荊棘遍布,前方雷雨交加,我們?nèi)沃囟肋h,但“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甭L路,我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小一部《論語》卻蘊含著巨大道理,而我們每次的閱讀也不過是管窺蠡測罷了,其博大精深可見一斑。
讀論語有感6
論語是一本好書,它錄有古代名人給我們后人留下的名言警句,我們中國人都應該去看。
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正是這些意義深刻的道理,才有我們中國那么多聞名中外的名人。其中,我最喜歡孔子說的一句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意思是君子在貧窮的時候依然保持節(jié)操,小人只會胡作非為。讀了這句話,娃娃不禁感慨萬分,立誓要做一個君子。
我要學習孔子的仁德、君子之范、好學、有堅持到底的'精神的品質(zhì)。我要學習李密的孝順。我要學習管仲的聰明。還要學習顏回、范仲淹的吃苦耐勞這些名人的高貴品質(zhì)受人敬仰,讓人深有感觸。
孔子、曾子、老子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吧!讓我們從小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讀論語有感7
在《論語·憲問》中有這么一句話:“不怨天,不尤人!彼拇笠馐,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不埋怨天命,也不責怪別人。這僅有六個字的一句話,告訴我們的卻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深刻哲理,所以,我們應更深的去體會它其中的含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一遇到困難、挫折或麻煩,就牢騷滿腹,埋怨上天不給自己好運氣,抱怨他人有過錯,可就是不自查自己有什么過錯和責任。這就是典型的怨天尤人的表現(xiàn)。而孔子卻認為,我們應當“不怨天,不尤人!边@實際上就是把對自己的要求提高到一個更嚴格的標準上,即苛責的應該是自身。
記得我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次經(jīng)歷。有一次,省里舉行作文大賽,我也報名參加了。我非常認真的對待這次比賽,用了一個星期來構(gòu)思,還上網(wǎng)、翻書查閱了很多資料,并用了三個小時認真地寫了這篇文章。當我拿到學校給同學們看時,大家也是嘖嘖稱贊,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原以為這篇文章可以受到老師的好評,但很可惜的是,老師僅僅給了我85分。當我看到這個灼眼的分數(shù)是,心里“咯噔”一下,隨即,一種沉重的失落涌上心頭?粗鴦e的同學拿著90分、95分、97分的作文歡呼雀躍時,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我很郁悶,也非常想不通:為什么我這么用心寫的作文老師會覺得有問題,為什么?而后,在當天下午的一節(jié)班會課上,老師講到這么一句話:“我們在生活中,應學會‘不怨天,不尤人’,當事情不是依你所想時,先不要怨天、怨地、怨別人,先好好反思自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聽了這番話,我覺得心里很慚愧,為我在作文得了低分時抱怨老師而慚愧,為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慚愧。我當即拿出我的作文,仔細的看了5遍,發(fā)現(xiàn)我的措辭、結(jié)構(gòu)安排等方面存在著缺陷;我又詢問了老師后,決定再寫一篇。真沒想到,這篇作文竟獲得了作文大賽的二等獎!我很感謝這句“不怨天,不尤人”,它不僅讓我獲得了榮譽,更令我明白了待人處事的深刻道理。
這句話不僅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驗證,在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身上也可以體現(xiàn)。海倫凱勒——一位被世人廣為傳頌的偉人,被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她用失明的雙目、失聰?shù)碾p耳譜寫了燦爛的生命樂章!當命運向她伸去可怕的魔爪后,她怨天尤人了嗎?沒有。她用她堅強的意志,克服先天的不足,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影響全球的傳奇女性!從《星光大道》走出的歌手楊光,雖然是從來沒有見過陽光為何物的盲人,但他卻用歌聲唱出了對人生幸福的追求與熱愛。他同樣沒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沒有埋怨父母給他的殘缺的身體,憑著自身的努力,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試問:我們相對一些身體有殘缺的人們,有著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生活的不公呢?
我還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它講的是一位名牌大學生因求職屢屢碰壁,想要跳海結(jié)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被一位老者救下的故事。這位老者在最后的勸說時所說的話讓我頗為感動:“一粒沙掉到沙堆中就很難再找到,但一粒珍珠掉到沙堆中,卻更能令它顯得熠熠生輝!彼裕覀儾徽撛诠ぷ魃线是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順或障礙、阻力,首先應從自身找出結(jié)癥所在,而不是抱怨沒有合適的機會,沒有賞識自己的“伯樂”。當我們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時,我們就會蛻變成那顆美麗的珍珠,很多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怨天,不尤人”。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百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成為生活的強者!
讀論語有感8
《論語》是我國的“天縱之圣”——孔丘,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之作,給華夏等地區(qū)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地位。在《論語》中,我最喜歡孔夫子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作為我國具有重大貢獻的教育家,他之所以認為“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是因為他覺得只有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在教育界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钡囊馑际窃跍亓暸f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我記得老師常常教導我們:溫故而知新,那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在能力范圍以內(nèi),只要廣泛閱讀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jīng)了解的知識,也要定期地進行鞏固復習,就能有與第一次閱讀時不同的心得、領悟。并且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習舊知識中隱藏的新知識。從而,開拓自己的視野,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讓生活中充滿知識的存在。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才可以稱為真正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從中,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溫習舊知識,才能從中領悟到新知識。只有把舊知識弄懂了,才能理解就只是中隱藏的新知識。只要能做到以上兩點,那么,成為老師也不難了。
只有多學習《論語》才能從中學習孔子交給世人的學習、道德、禮儀、做人之道!墩撜Z》給予了我一種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讓我明白了學習新知識固然重要,可鞏固舊知識也不能忘記,只要多多鞏固舊知識,才能從中得到新知識。
讀論語有感9
從去年的八月到今天,整整一年的時間。我終于背完了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這里面全是圣人孔子平常講的評論。被他的弟子們編成一本叫《論語》的書。
《論語》內(nèi)容非常豐富,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但這本書與別的書不同,別的書都是連貫性的`,這一本書每一條就是一章,而且很零散,篇章之間沒有什么聯(lián)系,孔子的話大部分是針對人性而說的。
這書里面大部分寫孝道,倫理綱常;蚴菍W習。和君子應該做些什么?這里都有還有一些有趣的辯論故事,比如呢,他怎么機智勸說魯哀公的。
這書里面有許多深刻的道理,每一句話都有一些不易懂的話,比如孔子說的父母唯疾之憂。這句話,乍一看來。有點兒牛頭不對馬嘴,因為孟武伯問孝,可是他卻說父母藝興為子女擔憂。但稍一體會,就發(fā)現(xiàn)圣人和平常人不一樣,他的意思是兒女孝順父母,父母想孩子的健康。這里體現(xiàn)的是多么令人感動的親情啊。
這一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也要像圣人說的一樣,有那么的高潔的品質(zhì)和品德,從古至今世間萬物,滄海桑田都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只有人性亙古不變。
孔子說的話真是讓我獲益匪淺,雖然我背的很慢。但《論語》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以后還要慢慢消化,深入的理解。
讀論語有感10
這學期,我們背誦了聞名中外的《論語》。這本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許多話,都讓人受益匪淺。
其中,讓我深受啟發(fā)的'是曾子說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說,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夠不夠盡心呢?與朋友交往夠不夠誠實呢?老師教的知識夠不夠熟練呢?
背了這句話,我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時候,佳志哥哥把乒乓球打到門上面去了,他怎么也弄不下來。我見了,對他說:“我來幫你!蔽蚁肓艘粫䞍,便拿起掃帚,可是,弄了半天,球不但沒弄下來,反倒把握自己給弄得頭暈眼花。我想:做什么事不能靠蠻力,要動腦筋想辦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樓梯上不就高了嗎?于是,我站在樓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給弄下來了。
我不僅能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還很講誠信。二年級的時候,我背著媽媽,偷偷拿了一塊錢,買了個筆。我想:要是被媽媽發(fā)現(xiàn),那不是得挨一頓嚷嗎?而直接對媽媽承認錯誤,媽媽一定會原諒我,并告訴我以后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我選擇了主動承認錯誤,果然和我的想的一樣,媽媽原諒了我。
以后,我要每天反省兩次,這樣,我就會更優(yōu)秀。
讀論語有感11
《論語》的經(jīng)典語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的就是君子之道。
先說學習了知識,時;貋頊亓,難道不是快樂的一件事情嗎?這句話就充分強調(diào)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獲得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保持這個良好習慣,便能夠提升自我的氣質(zhì)。
同時,孔子也并不提倡韓非、荀子等人的思想,而是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趣,賦予自己所習得知識的價值,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孔子又說有朋友從遠方道來,這難道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嗎?
人類是群居性動物,總會有三兩個是好友。曾子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說的也就是此意,彼此之間互相學習交流共同學習探討,這也就是孔子所廣為推崇的一種朋友之道。
孔子還說別人不怎么了解你你也不生氣,這樣難道不才是君子嗎?
這里就提出了君子的核心概念,孔子希望人能夠做到溫柔、謙遜、和氣,別時常跟人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別人不是很了解你,那又如何?不要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總要如玉,有更高的`生活趣味、更廣的視野眼界,終有伯樂。
經(jīng)讀這部儒家思想經(jīng)典著作《論語》,個人閱讀收獲良多,受益匪淺,讓我領探出了其中隱隱暗含的許多人生大道和智慧,更加堅定了我們學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堅定信心和奮斗決心。
《陋巷》:“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當年孔子稱贊他的弟子顏回的話。揭不開鍋的困境,被升華為一種浪漫的想象。在安貧樂道中,把貧苦的生活過得情趣情趣盎然。如今身臨其境,看到當年顏回居住的街道,卻怎么也抵擋不住那份穿越千年的溫情和安寧。在寒冷的冬季,街道干凈而整潔,人平靜而溫暖。
讀論語有感12
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是告訴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和讀書才能有出路,才能改變自己的未來。聽到這些話后,我們絕大多時內(nèi)心掀起“這些道理我都懂”的波瀾,也可能會產(chǎn)生反感。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可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學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學、怎么學才能成為好學之人?
學習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在書中占有較多比例。在讀完《論語》后,孔子告訴我其中的答案,使我對學習的見解不僅僅停留在表面,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學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訴我們: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我們要學習的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換位思考,不僅僅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避免在人際關系出現(xiàn)較多矛盾。
二、為何學?
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笨鬃痈嬖V我們:喜好仁德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聰明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容易放蕩不羈;喜好信實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賊害自己;喜好直率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搗亂闖禍;喜好剛強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狂妄自大。在孔子眼中,仁、智、信、直、勇、剛都是好品德,都是我們應該加以修養(yǎng)的。但是,如果不通過學習而明白事理,不能把握其實質(zhì),便很容易造成危害,從而由“六言”變成“六蔽”。由此可見,學習的意義非凡!
三、何學?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告訴我們:溫習學過的知識,預習新的知識,可以成為其中的老師。我們可采取的學習方法是在學習知識后,及時的溫故,及時的思考,重視量的積累,促成質(zhì)變。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告訴我們: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也是很危險的。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深體會和牢記,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終日而學矣,不如須臾之所思也。在如今的學習型社會中,不但要求我們?nèi)鎸W習,終身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對一些實際問題的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多思考、多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笨鬃痈嬖V我們:勤勉而又好學,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而感到恥辱,方能成為好學之人。這就要求我們在遇到難題時,要不恥下問。而不是以韓愈《師說》中,那些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好學的人。
學習,不是空乏的獲取知識,而是用知識去充實自己,推動成功。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在孔子認為,思考是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學習的最終結(jié)果是學以致用。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學而思,思而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
讀論語有感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行行圣人言映入我的眼簾。對,今日,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言語簡略,卻是意義非凡,耐人尋味。
就如這么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如此簡短幾個字,卻是精確明了地概括了學習的精髓。這讓我想起往日的情景:在一節(jié)課后,我們會在自由活動課中復習當天重要又深奧的知識點,就在這時間中,雖說是自由活動時間,可在旁的幾個同學心血來潮,聊天聊得熱火朝天。而第二天呢,大家的學習效果是天壤之別。因此,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在我們身上得到實際驗證。
而那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闡明了學習要講誠信的真諦。雖然能人懂得的學問很多,但也總會有“有所不知”的事情。這也正是我們平時講的通俗語“不懂裝懂就是飯桶”,這些自認“無所不知”的人錯失了“求問”的體驗,不懂謙虛并耐心地向比人請教。正如“學問學問,既學又問”嘛,這也反襯出那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這樣做呢?回想我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不懂“問”的意義,只是上課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后溫習一下了事,沒有真正領悟到“問”問題的重要性,害得我沒有完全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甚至有些知識還只是一知半解,一味的追求只要跟上老師的'步伐。直到二年級,我漸漸意識到問題所在,需要調(diào)整學習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會課后抓緊復習,虛心請教老師或同學,很意外,成績在班上從前二十名沖到前十名。三、四年級,我發(fā)現(xiàn)學習越來越輕松,成績也顯著提高,每次考試基本都能名列前茅。
可那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t虛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也被后人所稱道。同伴間的學習,各有特點,也總是各有成就,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然而當今社會,總有些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結(jié)果只能導致沒有任何發(fā)展。
《論語》這本書膾炙人口,教會了我們學習的方法,讓我們成為有學問的人,全面發(fā)展,走向幸福成功之路。為父母效勞,為國家做貢獻,讓讀者受益匪淺,你愿意讀一讀嗎?
讀論語有感14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個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nèi)容就已經(jīng)初始創(chuàng)成。在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其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被稱為“論”。
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tài)就是“仁”?鬃哟_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叭省笔恰墩撜Z》的思想核心。
學——顧名思義學習,衍生的還有努力、勤奮等方面。
《論語》中有這樣一些廣為流傳的詩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钡鹊纫陨纤f的這些詩句都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三個類型:學與思的結(jié)合、注重復習、向他人、向社會學習。學習,包括讀書。書是美好的,儲藏著從古至今的天地之精華。如果說讀書是在與一位智慧的長者交談,那么,學習是與前人的智慧交流,繼而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豐富而充實。
行——指一個人的行為處事、言行舉止,以及對于人生的思考。
舉個例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是揭示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命題,同時也表明孔子對人的個體的主體意識有了深刻的見解。我們常常習慣于從自身的角色出發(f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理解和看待別人,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式思維。我們習慣于把交往中的矛盾歸罪于對方,雙方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自然難以達成相互理解。
除此“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边@些語句或多或少闡明了不少人生的真理。告誡我們與人相處之道。
學行——論語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句話我認為可以簡要的概況上述兩點,當你有所學,才能有所知,有所感悟。首先說“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么呢?是人生觀、世界觀,是做人原則。而“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表現(xiàn)的是對生命的敬畏,明白每個年齡段應該做好該做的事,不倚老賣老,與時俱進。這就是不逾矩,既要講究生命規(guī)律,也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
用一句話來說“聽一位老者講社會、人生,如沫春風!
讀論語有感15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假期雖短,可讀罷《論語》,孔子的一言一仍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久久不能抹去。
我最喜歡的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鬃影阎宜≈揽闯墒翘幚碜约汉退岁P系的一條準則,這也是儒家倫理的一個特色。可以這樣說,忠恕之道是孔子發(fā)明的。子貢曾向孔子表達過兩點愿望:我不想別人強加于我,我也不想強加于別人。孔子當時就在子貢頭上澆了一瓢冷水:“子貢呀,這不是你能做到的.!比绻麖膫人來講,要想成為一個仁人君子,就應該從“忠恕”之道入手。“忠”道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泵總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習慣,但有些原則不一定為他人所接受,一個善于處世的人,應該本著尊重別人個性習慣的原則去適應化解,不能接受別的人的人說明自己也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應學會由人及己的方法。如果這樣,就可以消除別人對自己的怨恨,緩和人際關系。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這是指在對待仁的問題上,即使是老師,也可以不與他謙讓?鬃雍腿寮沂种匾晭熒P系的和諧,強調(diào)師生尊嚴,學生不可違背老師,不過這是在一般情況下。而且,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用謙讓,這是實現(xiàn)了把仁德擺在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標準。
孔子對教育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币馑际牵簜魇谥R給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還領會不了的時候,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但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去啟發(fā)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如果不能由此推知出另外三個角,就不要再重復去教他了,這是孔子有名的啟發(fā)式的教育方法,孔子不喜歡灌注式的教育方法,那是把學者看成消極的接受者。他強調(diào),施教者要循循善誘,學者要積極思考。啟發(fā)式的教育原則,乃是在學者有了迫切的求知愿望時,也就是他急于要做卻做不成功,急于要說卻說不清楚的時候,才給予開導和啟示,使之主動進行深入思考和反復試驗。
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讀完了《論語》,看似簡單的一本書,竟蘊含著如此巨大的智慧。通過讀《論語》,我仿佛穿越到幾千年以前,也成為了孔老夫子的學生,坐在學堂里,聽他講解人生的真諦……
【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讀《論語》05-03
論語心得讀《論語》心得04-25
讀論語心得01-29
讀論語的心得08-24
我讀《論語》04-30
讀《論語》有感09-16
讀《論語》有感12-21
讀《論語》有感08-15
讀《論語》有感04-24
讀論語有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