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朋友散文
C先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與我腳前腳后在一個月前成為江山會員——不同的是,他現在已經是江山的簽約作者了。
與我這種在事業(yè)上碌碌無為在社會上默默無聞的人不同,C先生在業(yè)內有一定成就和名氣——寫了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無以數計,出了好幾本文學氣息濃郁的書。
為什么C先生能成功而我不能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條,是C先生的腦袋比較聰明。
C先生的聰明可不是深藏不露的,而是有著讓人一看就知道他聰明的特點——就像俗話說的“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C先生是聰明“絕頂”!
處在“不惑”年齡段的C先生,屬于“貴人不頂重發(fā)”型,早早就進入了“低碳生活”,洗頭時洗發(fā)精及其相關產品的用量那是微乎其微的,同時也不存在浪費水的現象——似乎他對地球淡水缺乏狀況的出現未卜先知,所以他“從頭做起”,預先進行適應性調整。
什么事都是利弊共存的,對于C先生來說,“利”的是每次洗頭會節(jié)約大量時間,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寫作以及事業(yè)上,所以他寫作有名、事業(yè)有成;“弊”的是雖然他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但像什么“百年潤發(fā)”“首烏洗發(fā)露”之類的產品是絕不會找他來做代言的,所以他得用他“聰明的腦袋”另辟蹊徑尋找發(fā)家致富的路子。
友人聚會時,C先生曾講起自己的幾件往事,頗值一哂。
先人有云:言而無文,行之不遠——雖然C先生的這些往事沒有上CCTV9紀錄頻道或USA《TIME》之必要,但記載下來給更多的朋友在茶余飯后過目,作為“不亦君子乎”的C先生估計不會開罪于我,因為我的目的是讓朋友們“不亦樂乎”,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這些“名人軼事”都發(fā)生在C先生30多歲的時候。
第一件:
在剛到“而立”之年的時候,C先生曾就職于某個20來人的新辦文化單位。
為了慶祝單位“滿月”,他們擺了兩桌宴席。
沒有人規(guī)定哪個人坐哪個座位,但俗話說“鯽魚找鯽魚,嘎魚找嘎魚”,大家自動按年齡分為“青年組”和“中老年組”。
C先生覺得自己在這個單位是年齡比較小的,所以就主動坐到了“青年組”這一桌。
可是,但是,可但是,但可是……他們單位里最年長的一位老先生發(fā)現C先生坐在“青年組”這邊后,走過來熱情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你怎么和這些小青年湊合呀,快過來上咱們這一桌!”
恭敬不如從命,C先生乖乖地坐到了“中老年組”這一桌。
席間,C先生借機問了一下那位老同事的年齡。長著一腦袋花白頭發(fā)的老同事看著頭頂閃閃發(fā)光的C先生充滿自信地說:“我還年輕著呢,剛69歲!
C先生當時差點兒暈過去,而這也成了他們單位流傳甚廣的一個經典“段子”。
第二件:
C先生某次路遇一位同學,那位同學正和自己的同事在一起。那位同學向同事介紹C先生說:“這是我同學×××!彼耐聭曊f:“這是你老師呀!”C先生的同學又說了一遍:“這是我同學×××。”那位同事仍然懵懵懂懂地說:“這是你老師呀!”因為在他看來,一定是自己的同事一時口誤,把老師說成了同學——換言之,在C先生同學的同事眼里,根本沒把這兩位同學“劃等號”,連一星半點兒這樣的概念都沒有,就是認準了他們這是年齡差異較大的一對師生。
第三件:
10多年前的某個冬天,C先生乘公交車去一老干部活動中心辦事,公交車的站點就在老干部活動中心大門旁邊。下車時,因路滑,C先生差點兒摔倒。C先生聽到還未來得及關門的公交車上有人拋下來一句話:“都這么大歲數了,不老老實實在家呆著,還出來干啥?!”剛才沒摔倒的C先生,幾乎要被這句“旁觀者清”的評論給雷倒。
同樣是加盟江山一個月,我的拙作只寫了6篇,已經覺得是“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了,而C先生發(fā)稿的數量竟然超出我10倍之多,您說這作文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他不是年富力強又是什么?
我們常說,“群眾的眼睛是亮的”。看來,“群眾”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因為我們的C先生,在看似“少年老成”的外表下,跳動著的是一顆比他的很多同齡人更年輕的心。
【老朋友散文】相關文章:
我的老朋友作文02-22
【精選】老朋友作文四篇05-23
老朋友作文3篇04-15
精選老朋友作文四篇03-02
精選老朋友作文3篇02-25
又見老朋友作文04-30
偶遇老朋友的心情說說03-04
老朋友作文300字12-01
偶遇老朋友的心情說說10-23
【精選】老朋友作文三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