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了又熏的歲月的散文
日歷翻到11月前后,凜冽的寒風吹起,初霜凍造訪,雪花也在不經(jīng)意間翩然而至。這個時候,取暖問題也提上日程了。
小時候農(nóng)村很少有生爐子的,常見的取暖設(shè)備是火盆。玉米棒引著燃燒后,把滿是火炭的鐵盆端進屋里,放在炕上,人們便圍坐在火盆旁,邊烤火邊嘮嗑。
上小學時,教室有一種用磚頭壘起來的爐子,我們叫它“掃地風”。這種爐子可大可小,小的十幾塊磚就能搭起來,大的可以像一座小城堡。我在鄉(xiāng)里的供銷合作社見過大的,有一米高,半米寬,還接著爐子搭起一面長一米、高一米半的火墻,一進屋就是熱得“噴臉兒”的感覺。這種爐子經(jīng)濟實惠,主要材料是磚和泥。一般是方形,下面四邊有進風口,也是扒灰的地方。壘的時候,一層泥一層磚,爐膛套上一層泥,把里面清理干凈,安上爐圈爐蓋,裝上煙囪,就可以點火生爐子了。
煤都是學校統(tǒng)一發(fā)。同學們把煤運到教室,堆在墻角,用磚圍起來。老師讓學生從家里拿來一捆玉米秸或二三十根玉米棒,用來做引柴。
低年級老師負責生爐子,高年級一般按值日表,兩個學生一組,每組負責一天。生爐子的學生要提前到校,爐子下面放茬子或玉米秸,上邊是玉米棒,從進風口把茬子引著。玉米棒著了,再添煤。要是不注意節(jié)約,不精打細算,先把塊煤燒了,剩下一堆煤面子,就生不著了。不過煤面子還可以做成煤坯子:把煤面和黃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水攪拌均勻,鋤到空地上攤開,切成塊,曬干,就能當煤燒。煙囪一般過半個月就得卸下來打一次,把“煤煙子”倒出去,不然,拐脖處的煙囪口會被糊上。煙出不去,就會冒到屋里,弄得教室煙霧繚繞,同學們嗆得一個勁咳嗽,不得不打開門窗放煙。
溫度可以用進風口控制。感覺熱了,把進風口用爐灰堵上,爐子里壓上煤面;溫度低了,把爐灰清理出來,用釬子從上面往下捅,上下一通氣,煤很快就燃燒起來。要是釬子扎不下去,十有八九是煉焦子了,有時煤燃燒后,變成奇形怪狀的煤焦黏在一起,上面都是洞,且很堅硬,就像小假山,結(jié)結(jié)實實黏在爐子四壁,上面釬子捅不動,下面也扒不出來,只得用釬子把它從爐壁上扎下來,然后再往外掏。
第二節(jié)課后是課間操,同學們在教室前排好隊,跑步到操場,稍息立正,按體操隊形散開,做廣播體操。做完操集合時,往往不等領(lǐng)操臺上的老師宣布解散,同學們就急不可耐地跑開,我們常常因為這個挨留。
回到教室,學生們“呼啦”一下就把爐子圍得水泄不通,有時候光顧烤手,棉衣棉鞋上說不定哪里就會被濺出的火星燒個火柴頭大的洞。要是下了雪,淘氣的學生把雪團扔在爐蓋上,旋即,一股白色的煙霧升起,還有“刺啦”一陣響,搞不好,會把爐蓋燒炸,爐蓋上出現(xiàn)一道裂縫,甚至把二圈炸成幾段。
這種爐子的弊病是比較臟,特別是扒灰時,一股股灰塵飛揚,課桌上立刻落上一層。要是在陽光下,就能清清楚楚看見灰塵在空氣中升騰而起的壯觀。這些,爐子前后的學生體會更深。此外,他們的本子或者筆稍不注意,常常從桌子上滾落到爐蓋上,很快就冒出一股股煙氣,伴有刺鼻的氣味。
在農(nóng)戶家里,有人把爐子搭在外屋,煙囪口通到屋里,在屋里靠墻的地方搭一道火墻,這樣,屋里干凈了,取暖也解決了。
上中學時,宿舍里冬天也都是生爐子。熄燈鈴一響就不許再說話,關(guān)燈后,便能看見爐火透過爐蓋和煙囪口傳出一閃一閃的火光。紅紅的火苗在爐膛里歡呼跳躍,同時發(fā)出“呼呼”的聲音,有時還會“轟隆隆”響,就像在過小火車。屋外寒風把窗戶上的玻璃吹得抖動起來,撞擊窗欞撲棱棱響,屋里卻爐蓋子甚至煙囪都燒紅了,靜靜的時光中,全身洋溢著溫暖。周末時,經(jīng)常會有學生不家走,幾個人便圍坐在爐子旁,邊寫作業(yè)邊閑聊。聊班上的.新鮮事,聊對老師的印象,聊自己家的事,聊各自的煩惱……不時傳出歡笑聲,甚至還會唱起來。
初三時候,我當了一個月“爐長”,飽嘗了生爐子的苦辣酸甜。每天要提前起床多半個小時,來到爐子旁,手一摸那爐鉤子,刺骨地涼,透徹心肺。然后,掏灰,填引柴,收煤……爐子還沒著,人早忙乎一身汗了。其它如填煤堵上了煙囪口,爐膛里的灰太多,煙囪該打,爐子該套,煤石多了把火壓滅,引柴放多了堵死,放少了或者濕了引不著等等,哪樣也大意不得。有一次我起來晚了,響起床鈴才睜開眼,只好急匆匆往教室趕?稍绞侵保珷t子越不著,玉米棒填多了,還有些濕,煙囪又該打。更荒唐的是,手忙腳亂中竟然沒蓋爐蓋就去收煤了。等我一起身,好家伙,整個教室煙氣騰騰,伸手不見五指,我被嗆得又是咳嗽又是流淚。爐子已經(jīng)變成煙霧彈,一股股濃煙直沖向房頂,再蔓延到每一個角落。我趕忙捂著鼻子過去,蓋上爐蓋,但煙還是繼續(xù)從爐圈與爐蓋的縫隙處冒出來。氣急敗壞的我恨不得吭哧咬它一口,或者把它敲得粉碎。
后來我吸取了教訓,及時清理煙囪里的煙灰,頭天晚上把爐灰掏出去,煤和引柴準備好。第二天生好后,適時填煤、落灰、通風。我把爐子生得歡歡的,老師同學們每天都能在溫暖的教室里上課。因為表現(xiàn)出色,期末時,老師獎勵我一個大紅筆記本,讓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和奉獻的幸福。
參加工作時,單位每個屋子發(fā)一個鐵爐子,這就省事多了,也顯得利落。鐵爐子下面有三個爪,爐身上細下粗,上邊是爐蓋和煙囪口,下方有能來回抽拉的爐箅子,爐箅子下面是進風口,進風口處有個開關(guān),可以把爐子封上。掏爐灰的時候,關(guān)上開關(guān),再拉動爐箅子,爐灰就不會四處飛揚了。
2000年左右,一種叫做“小炸彈”的爐子開始上市。這種爐子構(gòu)造更簡單,一個橢圓的肚子,上面一個爐蓋子,下方有個進風口爐蓋前面是煙囪口,進風口上面是爐箅子。開始我們都懷疑它取暖的可靠性?缮饋砗,散熱很快,屋子非常暖和。
爐子上還是做飯的好地方,我們在爐子蓋上烤花生,烤白薯,烤饅頭,還用飯盒蒸米飯,用鐵勺炒菜。最難忘是烤白薯,烤白薯的香味久久在空氣中彌漫,吊足了人的胃口。
此后很多人家都安了暖氣,干凈又暖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搬進樓房,和爐子就算徹底告別了。
紅塵若夢,時光如舌尖上的雪花,轉(zhuǎn)瞬即逝。但不管走到哪里,哪怕是盡頭,那熏了又熏的歲月,還是讓人忍不住回頭看了又看。
【熏了又熏的歲月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熏豆茶散文11-14
熏夕05-30
艾葉熏肚臍01-10
熏怎么讀02-26
熏豆湯07-14
熏番薯作文12-01
艾葉熏肚臍的效果01-12
熛熏(熛薰)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