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思考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思考,掌握方法,具有自學能力。什么是自學能力呢?自學能力是由多種心理機能參與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一般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不依賴于他人而能夠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獨立地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能力。由此不難得出這樣結論:自學能力的實質(zhì)是獨立思維。看一個學生有沒有自學能力,只要看他能否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可知道。然而,自學能力屬于學習者個體的心理活動,只有在具體認知實踐中才顯山露水。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重視語文學科中的顯性內(nèi)容,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反反復復聽寫,不厭其煩地講解,使得課堂教學無滋味,教師厭教,學生厭學。那么,語文課應該怎樣上呢?我認為,教師應把教會學生思考作為主要問題來研究,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教會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
一、教會學生思考是小學生的心理需要
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目的不明確,思維還不成熟,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一 方面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問問題,新書到手不知要翻多少遍;一方面又滿足于一知半解,當把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個大概以后,就滿足于知道了,把旺盛精力用在書中插圖的涂抹上,或轉移到其它方面去?梢姡剐W生學習語文入門,必須教給學生怎樣學習語文。教師一方面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培育,使其長盛不衰,另一方面又要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方面作文章,使其有新的感受。教會學生思考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望,又可自己動手動腦,嘗到甜頭,滿足心理需要。
二、教會學生思考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語文是人們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工具,幫助學生了解工具的性能,學會使用工具的方法,要靠思考去掌握。因為語文的工具性是通過語言文字符號表現(xiàn)的。說話要想好再說,想就要思考。寫篇日記,將來寫個經(jīng)驗總結什么的,總要思考語言文字的組合與順序。無論你將來做什么工作,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誰也離不開,總要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熟練地運用是思維的結果。小學是學習語文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學會怎樣讀書。葉圣陶老前輩曾經(jīng)說過:“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重要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語都不輕輕放過,務必發(fā)現(xiàn)他的特性!
再說思想性。語言文字總要一定的思想情感。有人形容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的關系是“血與肉”的關系。生活、思想、情感成為語言文字的材料,而作者又通過語言文字把要描寫的事物和抒發(fā)的情感巧妙地包裝起來,使語文學科具有魅力。咀嚼、品味似曾相識,文章的思想教育才有意義!缎∝堘烎~》寫了小花貓聽了貓媽媽的話,就一心一意釣魚了。課文接著寫道:“蜻
[1] [2]
【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思考】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思考04-29
關于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使用的思考04-29
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冷思考05-02
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與思考04-29
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04-25
在鋼琴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思考04-30
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讀書的思考04-30
語文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學生學習04-30
在思考中前進--記今日河北教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