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躺平”作任性
陶淵明自29歲起出仕為官,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生活。他在41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天的彭澤縣令便辭官回家。
有些人奮斗其一生,想要做出一些成績。而有些人則安安穩(wěn)穩(wěn),只求穩(wěn)住當下的生活。我們能說這兩者中的任意一方是錯的嗎?當然不能。安于當下不是消極,一個人是否消極,關鍵是看他有沒有理想。陶淵明官做了一半便辭官歸鄉(xiāng),有人說他是樂天安命,不求上進。但在我看來,無論是“烈火焚燒若等閑”還是“悠然見南山”他們的理想不同,所追求的便也就不同了。
像如今電競這個職業(yè),是飽受爭議的,電競選手打游戲就是不務正業(yè)嗎?不是的'。選個普通職業(yè)做就是愛崗敬業(yè)嗎?不是的。電競選手參加職業(yè)比賽,他們可以為國爭光,普通的員工在其位謀其職也能得到一份不錯的薪酬。他們盡管職業(yè)不同,追求不同,但最終的結果不都是他們自己想要的嗎?追求自己的本性,保守住自己的初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于個人而言,是幸福的。
陶淵明辭官歸隱,去追求他的田園生活,這是錯誤的嗎?不是。他難道就沒有抱負,不想報效祖國嗎?我想一開始他是有的,他也想做出一些成績,只是當他進入這官場,卻發(fā)現和他想的不一樣。官場中充斥著貪念,欲望,他的滿腔熱血被熄滅了,便愈發(fā)向往淡泊寧靜的生活。陶淵明的歸隱,并不是“躺平”,而是他找到了一條新的屬于他的道路。在他的田園里,沒有世俗的羈絆,沒有作嘔的貪欲,只有“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換個角度想,如果陶淵明沒有選擇歸隱,繼續(xù)做官,那我們后世也就無法得到那么多清新脫俗的田園詩,很有可能是各種反映社會丑陋的詩文。不論怎么想,他最終都會在作詩方面大放光彩,只是所追求的不再相同了而已。
陶淵明的一生并不順當,但他從未改變自己的追求,做官也好,歸田也罷,他始終潔身自好。人生在世,豈能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罷了。
【莫把“躺平”作任性】相關文章:
5.任性的變質作文